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读优美的寒露古诗,品旧时岁月静好
典籍中关于戴察的资料少得可怜,戴察,苏州人,在唐德宗贞元初年曾屡次得到乡荐的机会,皆因家贫而未能参加举人考试,而错失进入仕途的机会。
后来因家贫实在是无力承担赋税,与刺吏韦应物有过交集,而后就再没有他的任何记载,所以,我们无从知道他的后半生过得如何。
幸好,《全唐诗》存留了他这首诗,也是有据可查的绝无仅有的一首,从而让世人知道,在唐朝还有这样一位诗人的存在,虽如露珠一般短暂,但此生亦不算白白来过。

02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唐 元稹《咏廿十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
诗文赏析: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倒数第二个节气,时节如流,秋天马上就要过去了,而这也是菊花开得最热烈的时候。
西风飒飒,落木无边,深秋时节,霜天万里,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了,北雁南迁,又将开启新一轮的万里征程。
露冷霜寒,空中的鸟雀都不见了,它们好像变成海边的蛤蜊,成群结队地流连在温暖的海滨,农夫怕寒霜打了庄稼,影响一年的收成,都早早地把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
那寒露节过后,天气渐渐转凉,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只有耐旱的松柏还青翠欲滴,和夏天时一样颜色。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这是古人的寒露三候,元稹则在其这首《咏廿十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诗中,把节气的变化描述得更加具体和形象,给人以警醒。
诗人简介:元稹,字微之,唐朝文学家,和白居易同科及第,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并结为终生挚友,有《元氏长庆集》等著作传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白露为霜,露水先白而后寒,继而凝结为霜,秋意越浓,严冬将至,流光容易将人抛。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秋花惨淡秋草黄,深秋的雨带着独有的寒凉,滴在红色的花朵上,像娇羞女儿的盈盈粉泪,打落在枝叶上,则枝柯摇摆,难胜寒凉。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虽是露冷霜寒,时节已晚,但是来日可期,时节里还有许多的美好可期待。
愿你眼里有风景,心中有憧憬,脚下有方向,不负流年,善待生命,就如以上分享与您的寒露古诗那样,处处皆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