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傲然挺立,苏轼诗中的红梅自带高洁
前言: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又一次“落第”的宝玉被李纨罚去栊翠庵讨红梅。
这一次,宝玉总算没让大家失望,因为湘云“鼓”未绝,而宝玉《访妙玉乞红梅》一诗已成。
自大观园起诗社开始,宝玉似乎就成了雷打不动的“垫底”,其实并不是他的才华不及众姐妹,而是他的性格使然。
在曹公笔下,宝玉是一个新新人类,他的思想和见识要远远超越那个时代。
他向往自由,喜欢天马行空的自我发挥,不愿意受那些形式上的拘束和羁缚,所以才在诗社限韵联诗中屡屡败北。
李纨则认为他“不会联句”“又怕韵险”等都是技不如人的托词,这实在是李纨不识宝玉丰富的精神世界之故。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花与花开放的姿态原就不同,不能只看外在形象,更要注重其内在的品质,品评一个人也是如此。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的《红梅三首.其一》,就对其做了极其精彩有的注解。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宋 苏轼《红梅三首.其一》
简译:梅花怕自己冰清玉洁的姿容不合世俗的时尚,所以就偶尔故意给自己妆扮出如桃杏一般的粉红色。
因为有了从众的感觉,所以也就减少了许多世俗的非议,但它凌寒傲霜的内在本质是不会因此改变的。
它迟迟不肯从酣眠中醒来,只是不愿意在春天里和百花争奇斗艳罢了,因为它更喜欢在凌寒中傲霜斗雪。
那娇艳的花色就像美人酒后无端泛起的红晕,在冰天雪地里显得分外美丽。
苏曼卿这个老诗人,他不懂得梅花内在的品格,只会简单地从外表有无绿叶和青枝来辨别梅花和桃杏,未免太俗气了。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以红梅傲然挺立桀骜不驯的品格,来抒发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随波逐流孤傲高尚情操。
乌台诗案后,九死一生的苏轼被贬黄州,此诗就是写于其黄州团练副使的任上,共三首,这是其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