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末年有几个老实人,其实他们都很有本事。比如鲁肃,比如诸葛瑾。他们都是东吴的大臣,与蜀汉诸葛亮相比,与当时的东吴名将周瑜相比,这两个人似乎最不善于权谋。事实上,鲁肃和诸葛瑾都是当时很厉害的角色。

鲁肃,在三国演义里,似乎就是诸葛亮的陪衬,鲁肃胆小怕事,处处和周瑜作对,处处帮助诸葛亮。似乎鲁肃就是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事实上,这不是鲁肃的本来面目,鲁肃是一个很有豪气的人。鲁肃喜好读书,爱骑射,曾经帮助过周瑜,赠送粮食,因此两个人结为好友,希望能够共同为乱世做些事情。鲁肃是一个很优秀的战略家,他投奔孙权的时候,向孙权提出了江东日后的发展规划,孙权十分欣赏,尤其在赤壁之战中,鲁肃也是功不可没。当时曹操南下,号称雄狮百万,虽然人数并没有这么多,但是气势上面确实是非常有震慑力。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孙权的很多部下都主张投降,认为从人数上面,东吴怎么样都是没有胜算的,不如直接投降,以免灾祸降临。后来鲁肃一直坚定地站在主战派的立场,并和周瑜一起指挥赤壁之战,经过很严密的布局之后,孙吴联盟取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曹操退回北方,三足鼎立之势形成,鲁肃也因此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英年早逝之后,孙权采纳了周瑜生前的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为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鲁肃是东吴四英将之一,历史上单刀赴会,也指的是鲁肃的高瞻远瞩。在魏蜀两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即将破裂之际,是东吴大将鲁肃为使孙刘联盟不至破裂,削弱联合抗魏的实力,决定与关羽相约当面商谈,以维护孙刘同盟的稳固。正是“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至于诸葛瑾在三国演义里,他就是别人的传声筒,本想游说弟弟加入孙吴集团,不料被弟弟来了个反游说。还好,诸葛瑾对老板孙权是忠心无二,绝无“跳槽”之心。索要荆州之时,被诸葛亮、刘备和关羽的“踢皮球”战术玩得团团转,逼得诸葛瑾反复奔走。如此看来诸葛瑾简直像戏剧中设置的一个小丑,用他的窝囊来反衬诸葛亮的聪明,让人在鄙视的同时都有点可怜他了。事实上诸葛瑾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诸葛瑾一生担任的官职种类颇多,文职方面,担任过长史、地方太守,武职则有中司马、绥南将军、左将军、大将军等等。从官职来分析,诸葛瑾应该是个文武全才。

当年孙权曾有意提拔吴郡太守朱治,怕群臣认为自己用人专一,不好意思明说,诸葛瑾揣摩到了孙权的心思,于是上书孙权,一番话说得孙权自然乐得合不拢嘴,笑着说:“孤意解矣。”可见诸葛瑾深谙君臣之道,取得孙权赏识也在情理之中。到了后期,他和陆逊成了孙权一刻也离不开的左右手,碰到大事,孙权经常先问问陆逊,再咨询诸葛瑾,然后才施行。

你看,这两位在三国演义里表现很老实的人,其实都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外交家。甚至带兵打仗也是一个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