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势胜于强势
《做事的逻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公司里有位年轻的副总裁,其他几位副总裁资历都比他深,而且彼此间关系复杂,明争暗斗。董事长非常看重这位年轻的副总裁,并指定他做继任者。
没多久,董事长突发心脏病去世了,这位副总裁问自己一位朋友,自己该不该去接任董事长。朋友回答:“现在这个事情不应该主动去当,但一年以后你还是能当上。”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议。一年以后,他果真当上了董事长。这个推测为什么会这么准?他朋友分析道:老总刚去世,你立刻上位,其他几个副总裁会因为你资历不够而心生不服,结盟对付你。你出于防卫,就要分出很多精力去应对,无法全身心工作,公司业绩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自己也会出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如果你先主动退让,就会在所有人面前赢得“识时务、知进退”的好声誉,与此同时其他的副总裁就会把精力用在对付那个新上任的总裁身上,这个人的工作也会不好开展。
一年以后,公司因为内耗业绩上不去,董事会成员都会受到损失。这时,你的能力和为人就会凸显出来,自然你就会是这个位子的最合适人选。
这个职场斗心机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不言而喻的处世之道:看清事物的运行的规律,预测下一步的行进方向。顺应这个趋势,进行自我角色转换——先让自己处于弱势,减少阻力,然后顺势而为,变身为强势一方。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弱势的智慧,基于拥有参透“大势”的能力。

顺流胜于逆流
很多人只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把心思都花在如何跑赢竞争对手上,可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办公室以外,甚至公司以外、国门以外的行业大环境、大趋势。
大局观,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欠缺也是我们最需要的能力。
二十年前,亚洲陷入经济危机,国内大多数人都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有任何机遇。而马云却跳出国门,从世界格局出发,从国内的现状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
他笃定,我们现在就处于最大的机遇里。他独到的眼光,使他先于众人发现了中国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并于二十年后,成就了辉煌的阿里巴巴帝国。
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大多是顺势而为。从抓住美国零售业大势的沃尔玛创始人山姆,到抓住中国互联网大势的马云、刘强东、马化腾;从金融业呼风唤雨的巴菲特,到借助出国潮成就事业的教育界一哥俞敏洪。一家企业成功的关键,并非只是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是懂得依附于当下的市场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变。比特币的价格一年翻升了十倍,但又在中国的法制下突然退出了市场。看准趋势,往往比勤奋更加重要。在暗流涌动中寻找规律,学会判断趋势,并按规律做事,忘记所谓的人定胜天,才是真正智慧的选择。

造势胜于霸势
电影《让子弹飞》中,姜文扮演的是县长想除掉当地恶霸黄四郎,但是他手下的兵马太少,靠硬拼只能是两败俱伤的境地。于是,他让兄弟们在恶霸固若金汤的大门前,对着大门把子弹都打光,通过巨大的声音造出声势。然后,兄弟们扛着黄四郎的替身伪装成黄四郎本人在整个县城示众,并当中把替身的头砍下。于是,全城百姓都冲进了黄四郎家,将他的老巢一举摧毁,并杀了真正的黄四郎
平日里,百姓对恶霸又恨又怕,所以当县长成功制造出恶霸已死的假象时,所有人都被激发出了最大的力量,万众一心,捣毁了黄四郎的老巢。这一出戏,就是县长抓住了百姓的心理,按照大家“黄四郎没死我就忍着,黄四郎死了我就凑热闹”的想法,设计出了这个“假胜”策略,成功避免了双方火拼的后果。
真正聪明的强者,知道如何造势为自己排除阻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不仅能看到现有的规律,还能营造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新的趋势,在实现顺势而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一群人在战斗,而是制造局势,让全世界都为他战斗。
如何才能根据目标,巧妙造势呢?
首先,要深入观察,看清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