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听人说到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我不知道他人是怎样,我只能说我自己不算是幸运的人,甚至在我人生中那一段灰暗的岁月里,仿佛整个人都身处在生活的谷底,觉得全世界都背叛了自己,认为自己不配活在世界上。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本能够让人快速走出这样受伤的心理学的书,特别通俗易懂,结合故事和举例,让人如亲临其境般获得重生,这本书就是――《故事里的亲密关系心理学》。

作者俞菲尔,是一名专栏作家,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心理课程教练,所以能把理论知识和她工作生活中的实操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人以解答,让人很容易就对她说的话深信不疑。
本书以爱情小说的形式,通过故事分析了亲密关系中的心理问题,引导读者发现问题然后疗愈自己。一共12章,每章讲解一个关于爱的问题。从理清内在心理模式到与父母、原生态家庭的关系,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到吸引力法则。内容精彩全面,层层递进,让读者读后很有获得感。明白只有改变了内心关于亲密关系的固有模式,爱情才能顺畅,生活才能幸福。

关于亲密关系里的“受害者人格”
书中提到一个我们经常会在他人身上,或者是自己身上看见的“受害者心理”,比如遇到困难轻易放弃;总觉得自己很糟糕,事事不如意;总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逼迫造成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而我毫无责任;潜意识喜欢获得别人的同情,有的人甚至还会通过加害自己来博取同情,这样就能够毫无压力得把责任推给别人;等等。
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轻重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如果现实生活里遇到上述这样的人,我下意识就会想要逃跑,惹不起躲得起,可如果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是我们自己呢?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情况是可以被治愈的。

作者用女主角薛美杉的失败的恋情作为引子,教我们怎么走出“受害者人格”,并提供了具体步骤,让我们能真正拥抱新生,归纳起来就是以下几条:
第一步,要先承认自己受伤这件事,我承认它,它是既定事实。
第二步,选择用负责任的心态去看待事物。
第三步,承认自己的问题,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第四步,放下过去,面向未来。

可能这样说起来非常简单,轻描淡写如隔靴搔痒,作者还在故事的末尾,提供了扩展阅读并给出了更加具体的练习方法,如:
1.记录下过往人生中伤害过自己的5件事,分别用受害者和负责任的心态叙述,并体验过程中感受的不同。
2.闭上眼睛,邀请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来到面前,大声说出原谅,并告知自己要开始新生活,并把那些人都一一送走,反复练习,直到伤害自己的人和事都被了结。
3.承诺今后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4.写日记,记录自己用正向心态处理的事情,以及达成的结果和感受。

这还仅仅只是第一章节的内容,就已经满满的都是干货,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我们自己服务,让自己能够心态更好,更能在人世繁华间游刃有余。
这本书可以说是长在了我的审美上,故事引人入胜,心理学理论也是通俗易懂,实践方法也简单实用,教导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认知自己,疗愈自己,完善自己,找到梦寐以求的亲密关系。

关于亲密关系里的“索取者人格”
有的人靠一味付出来证明自己爱人,有的人靠拼命索取证明自己被爱,而大多数人是付出后没得到想要的回报而不甘心,在感情中斤斤计较,以求自己的利益能够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