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意思是: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
人也一样,能容纳他人的缺点不足,就会吸引众人,这靠的不是利益驱动,而是自身的底气,信心,和气场。
生活中总会遇见刁蛮无理的人,缺少自信的人会据理力争,而自信心强的人因胜券在握、胸有成竹,就会泰然处之,避开矛盾,察人之难,谅人之过。
容人,并不是三观相合,而是源于自信的心境。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在门外扫地的时候,进来一个穿绿色衣服的客人向他请教问题:“一年到底有几季?”
学生胸有成竹的答道:“当然是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却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两个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决定打赌:谁输了谁磕三个头。
这时孔子从屋里出来,学生请孔子裁判。
可孔子看了一眼客人,也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吓坏了,却没办法,愿赌服输。
客人走后,学生质问老师,孔子说:
“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
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
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这个故事虽然是后人杜撰的,但现实中的确有这样的“三季人”。
看破不说破,顺势而行,并不是无原则的臣服妥协,而是包容不如自己的人,以和为贵。
尊重客观事实,无需在嘴上一较高低。
不管自己是否正确,只要与人争辩就是在暴露你的不自信。
如果内心早已笃定,何必在意别人的旁门左道?
真正自信的人,一定会包容一个不自信的人。
03
容事
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 ,每一个人都是广漠大陆的一分。”
山和山不相遇,但人和人得相见。
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意见分歧,观点不一的时候,要想合作愉快,就要发挥包容的作用,这样才会使事态向着良性发展。
如果都想占据上风,各不相让,很可能出现两败俱伤,因此能包容比自己强的人,更能包容缺点明显突出的人,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
与人共事贵在包容。
吕端是北宋初年当宰相的时候,一次遭奸臣陷害,被贬还乡为民。
回到家后,当地的一些官吏和豪绅都集结一起带着重金厚礼来拜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