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啊,您教我们学习的语文第一课课文,“开学了”;第二课课文,“我们上学”;第三课课文,“学校里同学很多”;第四课课文,“老师教我们,我们用心学”……就这样一课又一课,引领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成长。
难忘啊,您那慈祥甜润的嗓音,您那熟悉亲切的身影。课堂上,您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板书娟秀,朗读抑扬顿挫,讲解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下课后,您喜欢抚摸着我们的头发问长问短。问我们的学习,问我们的家庭,还要检查我们的个人卫生。尤其对我们男生检查得特别仔细,不仅看脸蛋儿,还要看指甲和脖颈。放学后,星期天,我们在镇子的街头巷尾,经常看到您轻捷端庄的身影。您就像春天里一只辛勤的燕子,依然在忙碌着,操劳着。您在走访学生家长,也在和村民交朋友。您把社会的文明进步带给村民,村民向您呈现的是一颗淳朴善良热忱的心。在我的记忆里,您的音容笑貌,已经和故乡三月的熏风,朦胧的月光融和在一起,和刻骨铭心的乡音乡情乡愁融和在一起。
难忘啊,十年后的那一天。那时,我已经在安阳市一中读高二了。放暑假,我在回家乡的路途上遇到了您。您依然那样端庄秀雅,依然那样精神抖擞,依然那样慈祥和蔼。只是您乌黑的鬓发,间杂了几茎银丝,在您眼角旁,增添了几根柔细的鱼尾纹。您已是年逾不惑,往半百奔的人了。得知我在省重点高中读书,您高兴地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您说您依然在八公桥完小教着一到三年级的语文,依然担任着班主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如同春蚕,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农村的小学教育事业。您好像蜡烛,耗尽青春和生命,去温暖农民的心,去点燃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去照亮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烛光比不得明星皓月,显得微弱,低调,甚至默默无闻。但是,众多的烛光汇集在一起,堪比辉耀大地的太阳。一个人,由小学到大学,需要多少支烛光啊!再卓越,再灿烂的人生,没有那一支支烛光的辉映,也会变得黯然无光。
那遥远温馨的烛光,那众多的可亲可敬的笑貌音容。
您是王富荣老师,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您教我们的算术和音乐。您中上等个头,身材匀称,相貌英俊,举止洒脱,是全校公认的美男子。你不仅向我们传授知识,还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笑声。
每当看到您,我们就感到心情欢愉,精神振奋。因为您总是满面笑容,一副充满自信的样子。
您的教学,很有个性和特色。您特别喜欢用歌声代替枯燥的说教,即便给我们上算术课,也让我们先唱一首歌:“大家都快坐好,看谁做得最好!啦啦啦,我们上课了!”您用歌声教育我们爱学习爱劳动:“红公鸡叫咯咯,抓抓脸蛋儿笑话我。笑我不学习,笑我不干活。只知道伸手要馍馍,羞也羞死啰!”
您特别崇拜周总理,给我们讲周总理的故事。讲周总理在对敌斗争中和外交场合的机敏和睿智,讲爱国主义精神,讲领袖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您教我们的这首儿歌,已经六十余年过去了,依然耳熟能详:“花喜鹊,叫喳喳,周总理访问到我家。娘做饭,爹沏茶,我把板凳儿拿!”
您语言幽默,说话风趣,给我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记得我们由四年级升五年级,亦即由初小升高小考试,您监考算术。正值盛夏,同学史凤宝伸了个懒腰,打了哈欠,有些犯困。您给他含了十粒仁丹,使他倦意顿消。您笑着说:“十粒仁丹,送你上高级班。”后来,这件事在同学中成为趣谈。
升入小学五年级,进入高小,我们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功课增多了,除了语文,算术,珠算,美术,音乐,体育外,还增加了自然,地理,历史等课程。那些奶声奶气的儿童歌曲,渐渐远离,那些韵律悠扬,感情真挚热烈,令人心潮澎湃的歌曲,使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风靡全国的《我的祖国》《我们新疆好地方》两首歌,曾让我们如醉如痴。向我们教唱这两首歌曲的就是您,我们五年级的班主任,教我们语文和音乐课的李菊英老师。
当时您芳龄十九,走出师范学校的大门才一年时间。学校领导凭什么把班主任的重担,压在您这位全校最年轻的女老师身上?凭的是您对小教工作的无比热爱,凭的是您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凭的是您对工作的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凭的是您天资聪颖,作风细腻。您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回报了学校领导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