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苏北农村,宁静祥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乡村的夜晚,月色朦胧,荒野静谧。劳作一天的农人,总喜欢聚在一起,家长里短,聊天逗乐。无论合不合逻辑、有没有根据;无论真假,无论优劣,海阔天空,瞎侃一通,聊以打发漫漫长夜。
农村的夜晚更是孩子们的天堂,每当夜色降临,总有三五成群的孩子聚在一起,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凭借夜色的隐护,可以隐藏得更好。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此时也是农村孩子干“坏事”的最佳时刻。
每当瓜果飘香的季节,瓜田、果园便是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当地农村流行着一种说法,叫“偷瓜不算贼、逮到一顿擂。”意思是小孩子偷吃瓜果不算什么大事,逮到后重则打上几个巴掌,轻则训斥一顿了事。为确保瓜果不被偷,每当瓜果成熟的季节,生产队里总会派上两个岁数较大的老农去看瓜园,以防瓜果被偷。农村的孩子生性顽劣,干起糗事来是一套一套的。只要想做,就没有办不成的。
当地田里长着一种藤蔓状的植物,方言叫“姐瘤骨”,有点像苍耳籽。“姐瘤骨”身上长满硬刺,触到后疼得揪心。为防偷瓜时被捉,孩子头会先挑选身手敏捷的孩子,摘上一把“姐瘤骨”,偷偷摸到看瓜老农的瓜棚,将“姐瘤骨”塞进老农的鞋里。这样,其他的孩子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偷瓜果,一但被发现,老农穿鞋时会被“姐瘤骨”刺的不能走路,哪还顾得上追“偷瓜贼”。事后,这帮偷瓜孩子们的家长少不了被生产队队长叫到队部,被干部们训上一通。孩子们也免不了被家长胖揍一顿。
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年稚嫩的顽童已是华发老叟,每当想起童年的那些糗事,仍是让人忍俊不止,难以释怀。
花儿凋零,可以等到来年春天重绽芳颜,童年流逝,却永远无法回头再来。 过期的是光阴,不过期的是童趣。我们挡不住岁月的步履匆匆,但我们可以怀着纯真的童心和岁月同步,珍惜时间的一分一秒,在人生的长河中追风逐浪,拼搏梦想,实现自我,不让其虚度。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天,让干净和简单,纯粹和真诚一起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让明天不再因今天而遗憾,不枉此生来世一回。
来源:南京市鼓楼区军休六所
作者:李传根
编辑: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