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仔细想来,深觉有理。
很多时候,并非是我们的生活出了问题,而是心态出了问题。
想要过得好,就要学会给自己的心做减法。
只有心简单了,烦恼才能少。
走过半生,方才顿悟,一个人最通透的活法,就是少虑,少疑,少怨。
想得太多,就是自寻烦恼
作家檀金在《你就是想得太多》一书中写道:
“所有的不堪和烦恼,只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担心和疑虑,全是自己的原因。”
深表赞同。
人的大多数烦恼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源于想得太多,自己吓自己。
曾在网上看到网友@王小鱼的故事,感触颇深。
28岁时,她生下了儿子,这本来是件很幸福的事,但她总是忧心忡忡。
孩子刚出生时有轻微黄疸,医生说情况正常,她却焦虑得整晚睡不着。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发生胀气和肠绞痛,她就整天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也有。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白白胖胖的,她就怀疑是不是自己喂养不当、照顾不周......
只要孩子有点风吹草动,她就立马脑补出各种恶性结果。
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糟糕透了。
可实际上,孩子很健康,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老公也很体贴。
而这些无中生有的烦恼,让她看不见生活的美好,精神不振,甚至经常失眠头痛。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直到有一天,看到镜子中面容憔悴的自己,她吓了一跳,开始反思过往的行为。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过:“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焦虑,都是杞人忧天。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人的忧虑有92%从未发生过,剩下8%是可以轻易应付的。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身体稍有不适,就怀疑是癌症的征兆;新闻上说经济不景气,就担心自己会被裁员;听说了一些八卦的两性故事,就天天害怕自己会“被渣”……
过度的思虑,让我们整天焦虑不安,诚惶诚恐,不仅耗废精力,还会拖垮我们的身体。
想得太多,往往是自寻烦恼;少思少虑,日子才能过得轻松自在。
疑心过重,就是自我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