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无数人生
碰撞出崭新的自己
青春是现在进行时
没人规定它是什么样
年轮的递增只是数字的跳跃
青春
从来与年龄无关
18岁,与理想有关
18岁时,他叫张曾让。
在求学期间,张曾让是个“学霸”,不但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还熟练掌握了英语、俄语。
因为通晓俄语,他成为了俄国汉学家鲍立维的助手和翻译。一天,鲍立维将一本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递到了他的面前,“年轻人,相信你一定会喜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闪耀的思想光辉深深震撼了张曾让的灵魂。他开始大量翻译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文献向国内介绍无产阶级革命盛况。
思想转变的他立志“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冲出牢笼,撕破黑暗,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那个熟悉的名字:“张太雷”,成为了百年前共青团的开拓者。
时光流转百年,18岁的你又是为何而读书求学?是否在为民族谋富强?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22岁,与担当有关

她是北京冬奥赛场上的一名小小志愿者。一段与“冰墩墩”斗舞的视频使她走红网络,她是徐天然。
2008年,7岁的徐天然见证了奥运火炬在北京传递。幼时的她也在心中燃起“火种”:希望长大以后,能和奥运“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