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儒风君

三不笑
不笑贫。没有人生来就站在“金字塔顶端”,生命的前半场,我们曾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一腔热忱为理想而拼搏。那时候也有些莽撞,更有些寒酸,但仍能咬着牙关暗自努力,不卑不亢,谦卑又刻苦……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几位年轻人演唱的《莫欺少年穷》上了网络热搜,“出来做事都会有输有赢……就算上刀山,也要接过火炬……”有网友留言说:“这首歌太共情了,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这几个年轻人初在乡村“舞台”表演时,有过台下没观众的尴尬,也经历过被人嘲讽的场面。但他们手中紧握着梦想的“火炬”,每天练习,坚持创作。直到他们走上了真正的舞台,让更多人见证了他们的绽放。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志气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追梦人都需要被耐心对待。上坡时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下坡时也不要自怨自艾。
不笑愚。《道德经》里讲:“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真正的聪明人,往往都有点“傻气”。
老子说:“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许多人看起来都精明世故,唯独我闷头不理俗务;还有许多人整日瞪大眼睛,誓要把这世间看个清清楚楚,唯独我迷迷糊糊。
老子自嘲是个愚人,这种“愚”并非真正的笨,而是淡然无忧。人生起起伏伏,总会有高峰、有低谷。别人清醒的时候你可能迷糊,别人迷糊的时候你又是清醒的。
人们常说“难得糊涂”,做到了这一点,人的胸襟便像大海一样,既能收拢涓涓细流,也容得下一切尘垢。面对相处中的点滴,装装“傻”,胜过能言善辩;懂退让,胜过事事算清。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尽善尽美的事。说话不必遮遮掩掩,做事不用畏畏缩缩。人生无非两件事:忙起来,清醒做事;闲下来,糊涂做人。
不笑短。《弟子规》有云:“人有短,切莫揭。”看似无伤大雅的玩笑,却有可能伤到别人的自尊。
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语言能够抚慰伤痕,也能够揭人伤疤。有些言语让人感受到的锥心之痛,远远超过我们所受到的伤害。
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缺陷和不足。所以在言语出口之前,请考虑三分。
《孟子》中有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最高的标准就是以善意的态度尊重他人,与他人真诚相处。
别人的缺点,最好点到即止;别人的糗事,最好闭口不谈。给别人留脸面,就是给自己留体面。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两不叫
不叫苦。季羡林曾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宕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时,该意识到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对抗问题”。“改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叫苦”就是对抗问题的方式。
生活有顺遂就一定有逆境,有繁华就一定有低谷。身处繁华中,要严于律己;遭遇低谷时,不要自暴自弃。
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这才是成年人最好的姿态。
不叫板。“强者”总是谦卑,而“弱者”才会处处跟人叫板。
建安十三年,司马懿入朝任职,此时曹操手下还有一名官员,叫杨修。论才情,俩人不分伯仲,一度深受曹操赏识。但为人风格上,两人完全不同。
恃才放旷的杨修总喜欢处处和人叫板,卖弄学识。而司马懿却能做到藏锋守拙,和气待人。结果,惹是生非的杨修,处处碰壁,最终落得个被曹操处死的下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处;能胜人,自不居胜。一个人境界越高,姿态便摆得越低,越是智慧,越是不露锋芒。
谦和待人,不是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以德服人。人到中年,当以修身为要。以谦逊之心待人,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