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终于有客户愿意用她,但要求:“你给我把这颗痣拿下来。”
辛迪不愿屈就,当即就回复说:“对不起,我就是不拿。”
她再次失去一个机会,但几年后,她终于被人赏识成了天后级的模特,那颗痣也成了她专属的美。
所以说,何苦活在别人的二手经验里,何不自己去印证你想走的人生?
小说《无声告白》中,女孩莉迪亚一直痛苦地活在父母的双重期待里。
莉迪亚的父亲,不是美国本地人,他毕生的梦想是融入美国,让自己变得合群;
莉迪亚的母亲,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却因为怀孕中断学业,早早结婚生子。
他们把各自的梦想,倾注到莉迪亚身上。
父亲经常催促她给不熟悉的朋友打电话,约他们看电影,强迫她去参加舞会。
母亲则每次都送她各种又厚又难读的书,像《人体解剖学彩色图集》、《著名的科学性》等。
莉迪亚也用尽全力,迎合父母的期待。
她努力与同学搞好关系,即使她喜欢独身。
她努力做完母亲布置的所有作业,即使她根本不想当医生。
但这样拼命努力的结果是,她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只是父母的影子。
尼采曾经说过:“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人的一生应该是由自己掌控的,别让条条框框禁锢你的生活。
也别在他人的认可和期待中,浪费时光和生命。

03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橱窗人”,大意是讲:
有一种人,他们穿时尚衣服、去高档餐厅都是向别人展示自己。
可是最终,他们却丢掉了自己,成了看似完美的“橱窗人”。
你若一心活给别人看,那哪怕世界再大,也难有你的容身之处,因为时时皆有他人之目光;
你若选择为自己而活,那就算力量再小,也有大放光彩的一天,因为处处都是自己的微光。
话剧演员王德顺,曾在沈阳话剧团表演了20多年,可以说事业有成,生活美满。
但他却要辞职,到更大的舞台展现他的艺术梦想。
好友听后,抓住他的衣服:
“你傻了吧,你都50了,再过十年你就退休,有退休金,有保险,还有工资,后半辈子不愁了。”
王德顺根本不听劝,他放弃了编制和一切福利,成了北漂一族。
质疑的声音依然伴随着他: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出来受罪。”
“尽瞎折腾,安享晚年不好吗?”
王德顺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