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意味深长的故事:
弟子问师父:“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师父思考片刻,慢慢说道:
“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
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究其根本,人痛苦的根源,往往是:心不静,总是患得患失;身不安,活得担惊受怕。
人到中年,见识了世界的喧嚣后,更应该静下心来,远离纷扰,清空内心的垃圾。
作家莫言曾说:
“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条经验,解决棘手问题的最上乘方法就是:静观其变,顺水推舟。”
四十岁以后,最高级的活法,就这一个字:静。

01
- 关于健康:静能养身,管理情绪。
杨澜曾在采访知名学者尹烨时提问:
“有人曾统计,得了癌症的人,一半是病死的,一半是吓死的,这是真的吗?”
尹烨回答称:
“情绪确实是可以改变基因的,冥想能改变基因表达,甚至可以让你变得年轻。
远离渣人,远离破事,让自己高兴起来,别老想那些破事,多去接触好的事物。”
垃圾情绪,往往是毁掉健康的第一步;而冥想,就是清除垃圾情绪最好的方式之一。
身处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不受外界干扰,以一个舒适的姿态,让自己保持稳定,进入冥想状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绪渐渐平静,那些让你痛苦的事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汪曾祺就是一个喜静之人,他总能在静谧的时光里找到人生乐趣。
尽管一生历经坎坷,境遇跌宕起伏,但他却始终拥有一份难能可贵的生活气。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喧闹的,如果你无法逃到深山去,那么救赎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闹中取静。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多年来一直坚持着一个习惯:
每天清晨,早起泡一杯茶,在沙发上静坐一小时,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正是因为保持着平静旷达的心态,他才能看到市井生活的美妙,写出治愈人心的作品,把日子过得如诗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