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上阵去打仗,但是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因此被大家嘲笑是“胆小怕死之人。”
鲍叔牙不这么认为,他说:“管仲不是怕死,他是怕自己死了,没人去照顾自己的母亲。”

管仲听到之后,感慨万千:生我的是父母,了解的是鲍叔牙。
随后,齐国诸当上国君,终日不理朝政、浑浑噩噩。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一个国家,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到了另外一个国家。
后来,齐王被人杀死,管仲想灭掉公子小白,让公子纠当上国王。可是,偏偏不凑巧,管仲因为一场意外没有杀死公子小白,反倒让对方当上了国王。
公子小白当上国王,准备将鲍叔牙封为宰相,但是鲍叔牙却举荐管仲,并且认为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自己突出。
公子小白一脸诧异,管仲可是当初要杀自己的人,怎么能让他当宰相呢?
鲍叔牙向他解释“各为其主”的道理,认为管仲当初那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公子小白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请回管仲当宰相,果然将齐国治理得越来越好。
这就是“管鲍之交”的来历,也是两个人能够交往越久的重要原因,那就是相信对方的人品,明白对方的为人,两个人相互信任、相互坦诚、才让这朵友谊之花越开越久。
不管任何时候,真正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看人品,这是一个人的底色,也是两个人长久交往的底牌。

3 久于真心,让真情永驻
有句话说:“与人交往,唯有真心换真心。”
不管与谁在一起,两个人能够走到最后,往往都是用真心换真心,用在乎换在乎,用珍惜换珍惜,才能交往更加持久。
唐朝时,白居易和元稹在长安相逢非常开心。两个人频频畅谈达旦、吟诗酬和,越来越投机。
但是,没过多久,元稹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一些人,被人陷害后贬到了外地。
白居易同时也因为一起案件受到牵连,被权臣嫉恨,被皇帝贬到了江西。
因为见不到元稹,他不止一次给对方写信、写诗:“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居易与元稹在中国诗坛上的患难友谊一直被津津乐道,彼此的相处是真心换真心,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对于另一个人的重视与在乎。
曾经,元稹因为触犯权贵被贬到河南时,一下子没来俸禄,又传来了母亲去世的噩耗。白居易对他说:“别担心,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伯母的墓志铭,我来写。”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你在乎我的时候,我也会在乎你,永远是真心相待。

几年之后,白居易的母亲病逝,元稹由于自己被贬无法亲自过去吊丧,就专程委托自己的侄子前往吊祭。元稹知道当时的白居易守丧期间手头不宽裕,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给他送了三次钱。
白居易在《寄元九》中写道: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真正的朋友,可能表面不会说太多花言巧语,但是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生命中,有太多的人来来往往、走走停停,但是一直到生命的终点,真正留在你身边,真心对你好的人也仅仅是三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