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给美国的房地产公司做了一个AI聊天机器人方案,这不是他们的核心业务,如果招全职的员工很难招到专家,所以愿意用外包的形式做,后来项目上线,他们融资了,也接到了更大的客户。
现在确实感到全球经济形势下行,以前Upwork还会推荐官方的大客户给我们,这半年都没有了。我的邮箱之前会收到谷歌或亚马逊的招聘信息,这半年也没收到过。但我在电鸭社区里给大家做的关于Upwork培训课程里,明显感觉到国内兼职的程序员越来越多,大家都怕哪一天会突然「毕业」了。
但大环境对我们团队影响不大,有之前积累的长期海外客户,还有稳定的收入,不至于饿死。我去年还有35岁焦虑,今年反而好很多了。现在我们也在做一些影响力的打造,比如我在B站开了一个「西门良」的账号,讲程序员开发的内容,今年Upwork也开始在中国运营了,我在兼职给他们做社区Leader。

我现在一周工作两三天,基本集中在早晨和晚上,白天会自由安排,还是比较自由的状态。我曾在福建的海岛上,给电鸭社区的程序员们上过分享课《跨境收入经验及方案教师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计划》,也曾在云南的香格里拉半路休息点,给客户写工作报告、开线上会议。
在团队的发展上,疫情前每年都在国外团建,会组织大家到一个地方一起生活一两个月。我理想中的远程团队规模是不超过8个人,出去玩的时候两台车足够了。
团队的年收入百万规模,而每个人定义的财务自由都不一样,对我来说,财务自由意味着你可以做任何决定,除了买房这种特别重大的,其他决定都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我没有买房的压力,所以基本上算是「财务自由」。
现在互联网大厂的优化,可能会促进远程工作的发展,因为之前他们的模式是在各地建分公司,会有运营成本,而为了砍掉成本,会留下核心的开发人员,更多的岗位选择远程工作的模式。我希望等形式稳定之后,他们会推动这种模式的发展,肯定会比在一个城市租一栋楼养一群人性价比高。
等到大公司们的管理模式优化之后,「数字游民」或是远程工作的群体会更多,尤其是乡村程序员会多一些。
当下,回乡的最大阻力就是收入不够,如果从内到外都有相应的政策,大家赚钱回家乡去花,能给当地GDP做贡献,远程工作或是灵活办公的趋势会越来越好。
一起发光,不必等候炬火
大灰 ,西安,电鸭社区创始人,远程10年
大多数的开发者社区可能以技术交流为主,电鸭社区早期也一样。
但从两年前重构上线开始,我就想得很坚定,专注去解决大家的核心需求——工作机会。生存是第一位的,其他都非刚需。
在工作这个方向上,着重解决大家的痛点、难点,如挖掘国内外的远程工作机会;也在尝试解决大家在跨境工作中欠缺的、基础的问题,如英语工作能力、远程协作经验等。社区也给企业尝试和施行远程工作、灵活办公等提供帮助。
相比三年前,乃至更早,接受并开始实行灵活办公的企业和组织是越来越多了。
在分布上,来自国外的团队和公司对远程的接受度要明显高于国内的企业;国内目前大多是中小企业的好奇尝试,大中型企业鲜有动作。前年尝试混合办公的携程,算是大厂中的一个个例。
国内的这种现状,和很多人想当然的「在疫情的助推下,远程工作将迎来增长和春天」的判断是大相径庭的。
疫情让很多企业一夜之间被迫「居家办公」,虽然物理空间上大家「远程」了,但无论是组织形式、管理制度、部门协作、业务流转都还是按照原来坐班时候的老一套。
真正远程办公所倡导的精简会议、异步沟通、注重文档、强调自驱、专注结果等管理内核要素,都没有相应的改进和适配,造成企业和员工对远程工作的体验都不是很好。
完全地远程办公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组织文化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所有阶段。但灵活办公一定是大势所趋,是各类企业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去尝试施行的工作方式,对企业和组织的经营成本、组织效能、员工忠诚乃至品牌形象都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