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香港流行音乐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听流行歌”也是当时年轻人最大的娱乐。港乐因为词曲细腻,表达直接,有些歌在私人语境里非常贴合听者的生活,因此许多港乐歌迷听歌时,也顺便埋下了与歌有关的回忆。明星与港乐的关系也是如此,在新京报专访的李玟、杨千嬅、梁汉文、林晓峰、炎明熹、曾比特、陈少琪、陈光荣几位创作者中,他们表示生命中至少有一首香港流行歌曲对自己影响深远。这些歌有的见证了自己和亲人的生活,有的影响了自己之后的创作……在他们与港乐的记忆故事中,我们也能再次感受到,港乐独特的生命力。
《风再起时》收录在1989年专辑《Final Encounter》中。
选曲:《风再起时》
原唱:张国荣
作词:陈少琪
作曲:张国荣
“‘但愿用热烈掌声欢送我’每听一次,都痛心疾首”。
《风再起时》作词人陈少琪。 受访者供图
【回忆】那首港乐
——每次听《风再起时》我都痛心疾首
如果非要让陈少琪选一首他最喜欢的、对他影响最深远的港乐,这个答案大概是无解的,“这个问题太难了,我只能说每一个阶段都有。”写过三千多首歌,监制过无数金曲,从《夕阳之歌》《这个冬天不再冷》到《风再起时》《飞花》,陈少琪在近三十年的音乐制作中见证了香港乐坛的起起落落。陈少琪多年来一直佳作不断,他担任过音乐制作人、演唱会总监、微电影监制,见证了无数歌手从寂寂无名到红极一时,也在乐坛的每个发展阶段抒发着自己对音乐的一腔赤诚。
《风再起时》中有一句歌词“风再起时,默默地这心不再计较与奔驰”,这首由张国荣演唱,表达不再计较、淡然自得人生态度的金曲,被陈少琪比喻为自己的“遗憾”,他说,“很多时候听到这中牟县同城交友首歌,我就非常想念哥哥(张国荣昵称),每到4月1日,这首歌都会被不断重播,每播一次,都夹杂着我内心对他离世的遗憾”。
时间拉回到1989年,出于对娱乐圈的厌倦,彼时处于事业巅峰的张国荣想选择隐退。一天晚上,陈少琪、张国荣、黎小田(张国荣的制作人)一起吃饭,张国荣提出想为自己的隐退演唱会量身打造一首歌,陈少琪告诉张国荣“既然你的成名曲是《风继续吹》,那我写一首歌叫《风再起时》,让风再起的时候,你的歌迷就能想起你。”这个提议让张国荣一口答应,他说“好”。陈少琪回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张国荣就哼出了这首歌的曲调,黎小田立马拿来纸笔,把他哼唱的简谱写了下来,写完拿走一份去编曲,陈少琪则带着简谱回家写词:“一般写词前我都有旋律小样,但这首什么都没有,我照着简谱写。哥哥一路走来,所有的奋斗过程我都了解,我们一起去巡演、去旅游,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我在创作这首歌时从未预料过哥哥会离开我们,后来这首歌却发酵为歌迷悼念他的一种方式。我记得他出殡那天,灵车驶出灵堂时大家会用这首歌来送别他。这首歌我每一次听,都会想起歌迷们一边哭、一边鼓掌的场景,每次都痛心疾首。”
陈少琪一向是个重情重义的人,《风再起时》之所以被他称为“双重遗憾”,除了是对张国荣的惋惜,还有对陈百强的纪念,后来陈百强也翻唱了这首歌,他发现这两个人都不在了,遗憾至极。包括由陈少琪填词的《夕阳之歌》,这也是梅艳芳人生最后一场演唱会时唱的最后一首歌,梅艳芳穿着婚纱“嫁给了”音乐,歌唱着人生,这一切被陈少琪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后来我选择北上继续音乐道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相继离开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我也很明确‘聚光灯’已经逐渐北移了。我如果再一直在香港做下去,一是自己会伤心,二是很难再在香港等到第二个哥哥了,我想换个环境继续做音乐,带着对朋友的思念,继续追逐音乐,在内地音乐市场留下痕迹。”
2020年4月1日,陈少琪晒出曾经的照片怀念好友张国荣。
【在地】那时乐坛
——那个年代的歌手,愿意为事业拼尽一切
大概是天赋使然,陈少琪回忆七八岁时他就会写词,没经过任何培训,也非刻意完成任务,他从来不会把填词当成一份工作,没有赚不赚钱的动机,他就是“自己喜欢”:“不谦虚地概括我和作词结缘,大概就是‘与生俱来’吧。从一开始我就有一种创作的能力。写词是需要乐感的,比如我听到一个旋律,确定要写什么主题,在这个题材里,我很清楚要放哪些字词进去,哪个拍子重,需要用哪个字,哪个字合适去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