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改革团队融入了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如何去推动团队工作高效运转,顺达强调,背后关键在于“改变人的思维”,以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去思考数字化转型的每一步。
迈向数智驱动
目标建设“数字孪生”工厂
“流程驱动走向数据驱动,走向智能驱动”。三个“驱动发展”精准概括了顺达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在过去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中,顺达已经成功实现了流程驱动,通过打造核心业务系统,推动设备联网,链接制造生产要素等,获取到大量数据。
如何去发挥数据价值?从企业高管到数字化实施团队不断思考,“现在,我们正在迈向数据驱动,这里面包含了三个阶段,目前开展的1.0阶段主要是在做现场和仓库里面的数据看板,2.0主要是结合人机开展建模预测场景,3.0阶段主要设想做数字孪生工厂,实现实时感知、自我决策、精准实习,达成数据驱动的目的;未来就是智能驱动,深化AI与业务的场景融合”。
在未来,打造业务中台也是顺达的一个设想,在顺达电脑厂电子制造技术部经理狄清龙看来,如何结合数据平台、算法平台等,打造可复用的环境,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专家观点
数据让管理有据可依
推动生产经营深度变革
“链接”是当前顺达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无论是在打造智能物流仓储、智能生产车间,还是在当前5G信息化系统建设上,都少不了设备的联网打通以及实时的信息流互通。正是在链接的基础上,顺达才能够往前推动数字中台的建设,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改善,提高管理效率。
“大家都在变,不变可能就会被淘汰,其根本就是核心动力还是整个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深入走访佛山多家标杆企业和中小企业后,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李晓蕾直观感受到佛山企业转型的内驱力和外部压力、动力。
在顺达电脑厂的调研期间,让课题组看到的不仅是高效的仓储、人员精简化的生产线、智能的管理系统,以及低消耗的“换产”与“备料”环节,大数据更让管理有据可依。在李晓蕾看来,基于内驱力和外部发展压力等综合因素下,数智变革带给企业的已经不仅仅是提质降本增效,更大程度在于生产、经营全链条的业务变革。
企业通过数字化和数据运营,赋能实现业务融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广州运营中心主任赵瑞龙认为,生产车间的数字化变革相较于之前的模式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强调的是“人机物法环”多层面多维度的链接,体现在数据可以流转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并且能精准地传递不同信息。
在长达两小时的交流中,“赋能”在顺达与课题组的座谈交流中被反复提及。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顺达以精益化的思维,汲取华为等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以战略为牵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数智化转型道路,以技术赋能企业成长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陈飞龙
实习生 卢泽宇 张晓斐
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孙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