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分享给大家,如有侵权,请私信小编删除。
胎教、早教、蒙台梭利、鸡娃……,每个家庭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优秀成长。《蒙特梭利10分钟亲子早教(0—3岁)》一书,让你成功避雷,助力你实现梦想。
这本书在你怀孕至孩子3岁的阶段,一定是你家庭早教必备的教科书,你肯定会将它放置在家中方便取阅的地方。因为你需要每天翻阅、每天运用。
该书适合年龄是0—3岁的小朋友,家长每天化10至20分钟的时间,通过话术、行为、游戏、辅助教具等喜闻乐见的方式 ,将早教这项重要的家庭工程,轻轻松松地融进了带娃的日常锁碎中。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一、 蒙台梭利理念必须运用于中国家庭早教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近年来,在儿童教育领域广为流传,市面上的相关书籍很多,本文作者运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设计出了适合中国家庭的亲子教育方法和亲子教育游戏,寓教于乐,方便学习、掌握、实操。
本书在开头部分对蒙氏理论进行了重点解读。这样的解释让读者省了不少时间,蒙台梭利一共写了10本书。
分别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童年的秘密》等等,我们不是蒙氏理论的专家,没时间也没必要拿来全部读完,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了三页多纸,把蒙台梭利最为重要、最为普通的教育理念作了介绍。
透过这些文字,你就可以对蒙氏教育理论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你想深入研究,那就可以找原著来读一下。
蒙台树利教育理念认为0——3岁是孩子有脑神经形成的最佳时期,是人一生中的思想形成期,所以宝宝3岁前的教育十分重要。
我们中国也有“三岁看到老”的说法,异曲同工。蒙氏理论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教师”,人们在特定的生活阶段(即敏感期),会很容易学习某些事物,而如果孩子错过了这个敏感的阶段,那他只能在特别意志力和努力下,才能获得相应的技能。
比如,如果你在孩子“口欲期”(口敏感期),什么东西都爱往嘴里吃,如果你一旦阻止,那么小孩在上学的时候还是会把笔什么的往嘴里咬。
关于小宝宝什么东西都爱往嘴里咬咬,是否要阻止这件事,通过我女儿小宝宝的成长过程,我现在是心服口服。
记得在宝宝9个月至13个月左右,总是把玩具、书本等任何东西放小嘴里咬咬,当时我们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看了着急,但女儿坚持不让阻止,说这是小宝宝探索的方法,只有让他尽兴了,今后才会不咬。
事实证明,女儿的方法是对的,现在宝宝17个月了,也就不再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咬了。
蒙台梭利说,孩子的心灵有超出我们想象的吸收、学习能力。蒙台梭利把孩子的玩耍称为“工作”。
那么在孩子成长很重要的三年中,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不需要不断地“教授”孩子,我们要做的是有足够的耐心鼓励小宝宝自由选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