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泽告诉记者,中国的能源结构仍旧是以煤为主,新能源近年虽飞速发展,但占比较小。2021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使用中占比高达56%,而风、光等新能源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未来煤炭等旧能源占比的下降将会是一个漫长且波动的过程。
从中电联披露的1~7月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来看,光伏和风电分别为822小时和1304小时,远低于煤电的2575小时。
林伯强表示,风、光利用小时数低的缺陷可以通过大规模装机来弥补,而不稳定才是其核心问题。未来,在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中,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氢能和碳捕获封存等部分都须整合进来,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清洁运行。
陶光远则表示,近年来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迅猛,且当下正处于成本转折点,同煤电价格相比竞争力开始逐渐显现。
至于新能源不稳定的问题,陶光远表示,实际解决方法很多。德国从2004年即开始系统研究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如欧洲首个零碳智慧园区——柏林“欧瑞府”——从2008年设想到2014年建成,通过智能电网、外购清洁电力和储能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体化方案,有效解决了相关问题。
“今年上半年,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已接近一半,并计划在2030年达到80%。”陶光远表示。
张永泽补充道,新能源替代旧能源会是渐进的过程,随着前者交友同城 长沙的逐步壮大和后者的渐渐退出而自然实现。如何平衡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非常重要,也一直是难点。近年从资本市场到管理部门将重心更多地转向新能源领域,传统能源部门感觉自己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与过去的辉煌相比多有失落。
张永泽表示,转型过程需要大量投入,产生的成本需要各方承担。在当下的环境中,今后的能源转型也要考虑立足本国资源并建立能源战略储备,来保障能源的安全供给。而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源保障之间并没有本质矛盾,虽然风、光等新能源不稳定,但其快速发展有助于能源供给的本地化。
林伯强认为,如何一方面利用化石能源等旧能源来保障能源的安全和稳定供应,同时积极快速地发展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应该是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须高度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