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寻找外星文明和适合人类宜居的第二家园时,常常会以地球的自然环境为标准,去寻找具备相同条件的星球。

比如行星的表面温度以及温差范围,是否含有水资源等,其中最重要的首要条件是该行星的构造,即内核是不是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心,围绕在周围的是不是以硅酸盐石为主的地壳,因为行星必须具有固态的岩石地表,人类才能在上面登陆,否则其余一切都是白搭。

放眼太阳系,我们可以发现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有四颗都是气态行星,那么地球的地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澳大利亚珀斯科廷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地球地壳的形成的周期和地球穿越银河系悬臂的周期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同步关系,地球最终能够形成大陆,也与地球周期性穿越银河系悬臂有关。
地壳中古老的岩石表明

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还是一个水世界,整个星球表面都被海洋覆盖着,有理论认为,彗星撞击为形成地壳创造同城交友 吉林了机会,彗星到达地球传递的能量会破坏海洋原本的地壳,地壳开裂后就会从地层内部涌出大量物质。

这些物质中密度较高的部分会沉入海底,继续形成海洋地壳,密度较低的物质则漂浮在海岸上,久而久之形成了大陆地壳。

不过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刊登了一项研究成果,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蒂姆·约翰逊博士的团队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地球大陆由巨大的陨石撞击组成。

并且还发现:新的地壳似乎是以大致相同的规律间隔突然形成的,研究人员表示,每两亿年就可以看到地壳更多的产生模式,而这恰好是地球通过银河系悬臂的频率。
要想探寻最初的大陆板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就要寻找在几十亿年前的地球活动中,地壳中不受影响的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它们被称为古陆核,又名克拉通。

皮尔巴拉克拉通是澳大利亚西北部一个约有35亿年历史的地质结构,面积几乎与德国相当,是地球早期地壳为数不多的残留碎片之一,研究人员从这里的基底岩石中提取了矿物锆石的晶体,以调查它们的起源。

锆石晶体有两个特性,首先它们的内部含有放射性铀元素,这些铀元素会逐渐衰变为铅。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铀元素的衰变速度推算出这些晶体的年龄,其次锆石晶体交朋友的名言警句结构中的氧同位素可以告知我们它的成长环境。

锆石晶体的氧同位素在不同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比值,通过它就可以判断这里的锆石曾经存在于海底还是地表。

对锆石晶体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皮尔巴拉克拉通上的锆石晶体大约形成于35亿年前靠近地表的位置,而地幔羽状物运输的锆石本应来自更深的地方,这恰好符合陨石撞击的地质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