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错失了社交媒体的机遇,茅台利用社交媒体不断发声,拉朋友圈整合商业大咖,做大酱香产业,形成高中低结构等一系列手法,把茅台推向了品牌代表白酒产业的位置,茅台的市值超越了白酒产业总值。五粮液的表现,不但失去了忠诚的老用户,新用户也没有看到五粮液可圈可点的表现,就连老根据地四川省,高端市场也被茅台攻占。五粮液一度陷入“老用户没留住,新用户没抓住”的尴尬局面。
![](http://imgq8.q578.com/ef/0918/d559256496c8b26f.jpg)
真正的老二是另一领域的老大,比如浓香型。敢于与行业老大形成鲜明对立的风格,要有争当老大的勇气和魄力,以更大的格局恢复浓香型的消费地位。五粮液曾经也是这样成功的,只是互联网时代的打法变了,其本质和逻辑并没有变化。不过五粮液近期动作频频,推出超高端五粮液和第八代五粮液、涨价成功、扶持团购客户、服务下沉等做法比较见效,似乎正以一种全新的姿势王者归来。
在重建规则的社交领域,从国窖1573的表现,君品习酒的逆袭,汾酒30复兴版的升级和青花郎的庄园模式,都在以接近茅台指导价的定价策略,来抢占1000 2000元价格带,而且都有不俗的表现。五粮液能否在下一个小周期里抓住机会,缩小与茅台的价格差距,依然在社交领域充满悬念。
三、从中产阶层来看
剑南春是白酒行业的老三,还好这个位置也是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剑南春一直是老中产群体的首选,在全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从2003年开始,洋河蓝色经典横空出世,直接定位于茅台和五粮液之下,当时的价格接近剑南春,在江苏和河南等地争夺逐渐成长的新中产消费群体,当时很多地方的白酒消费都是二元主导:要么高端卖得好,主要是政商接待;要么是低端卖得火,基础是大众消费。
洋河处在经济增速较快的江苏省,中产群体正逐渐壮大,特别是商务接待,需要有本土拿得出手的高端酒。蓝色经典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洋河成为行业第三。
从现在来看,剑南春走的是全国化路线,抓住了全国碎片化的老中产群体;洋河走的则是区域滚动发展路线,从经济增速较快的省份区域突破,成功捕获了正在成长的新中产群体。
![](http://imgq8.q578.com/ef/0918/84c4f0d5305b1211.jpg)
从近几年新中产与老中产之争来看,则是出现了“军阀割据”的现象:一是剑南春通过对传统渠道的扶持和数字化工具,保持了对老中产群体的影响;二是洋河通过产品升级策略,在江苏省内越做越大;三是几个成长型酱酒品牌分化了重点经济省份的新中产群体;四是与时俱进的地产白酒以圈层营销的方式,与地方的中产阶级建立了强关系。
中产阶级相对于高端和低端是变化较大的群体,也是发展潜力较大的群体。总是在各种品牌之间比较和变换,这也给新品牌带来很大的机会。中产阶级对白酒消费和品质是逐渐升级和替代的,很难产生有忠诚度的品牌。因为严重依赖圈层和人脉,再加上随时被升级或迭代,所以替代机会多,成功机会少。这也是中产阶级的魅力所在。
剑南春之所以在新时代里表现不错,是因为剑南春深耕传统渠道,留住了属于自己的老中产。以创新风格著称的洋河,最近几年的表现稍稍欠佳,虽然维持了行业老三的位置,但面对汹涌而来的新中产,还是保守了许多。酱酒能否从红利期到能力期,从能力期再到实力期,能否在下一个小周期里夯实基础,奠定江湖地位,还有待时间和市场检验。最近10多年来,地方酒企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尽管部分酒厂销量额和利润有所上升,但都没有找到像酱酒凭借小周期红利的发展模式,没能在即将结束的这个小周期里改变企业的命运。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虽然这句话非常容易明白,但是向全国化反攻的品牌还是少之又少,数字化时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能识别到机会,对于地方酒厂也是一种能力。
四、大众群体的老化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