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来自山东济宁汶上县,1983年生人,是个身高近一米八的大汉。他早年创业不利,2014年,听朋友说做船员一个月工资一万多,心动之下入了这一行。

“80后”海员老杨
从实习生一级级干到二副,老杨花了六年,各种证不知考了多少。工资也从实习期的每月2000元涨到了如今的4万元,让他在县城买了房。老杨说,多数海员都跟他一样,干这行主要是为了多挣点钱,“在船上只要熬出资历,就可以拿比陆地上高一些的工资”。
看到薪水丰厚,不少粉丝动了心思,有人说“一个月5万我要去”,有人问“海员证到哪里我和书中的孙悟空交朋友作文400字考’。但老杨没有一味鼓吹职业的光鲜,而是用视频呈现了海员生同城交友没收费活真实、严酷的一面。
在船上,安全是第一位的。每次上船,全员都要做救生演习、溢油演习、消防演习、逃生演习、防海盗演习等,一套下来要两三个小时。
船上的安全分为三个等级,1级最严重,比如船舶起火、遭遇海盗。由于机舱里全是油,一旦起火很难浇灭,只能弃船逃生。而防海盗演习除了一般的防御措施之外,每个船员都要知道如何进入安全舱,“这是保命用的”。另外,船员们平时喝的啤酒瓶也会留着,放在驾驶台的储物间里,以备不时之需。
老杨在今日头条上发过这样一条视频:在一片海域上,七八艘海盗小快艇在船的四周盘旋。“但他们轻易不会上船。”因为经过海盗区域前,船东会申请海军护航或聘请国际安保,船员们也会在船边提前放置倒刺铁丝网、刀片、消防皮龙等。

经过海盗区前,船上放置的铁丝网
到目前为止,老杨遇到的海盗在安保举枪示警后都识趣地走了,没人真的尝试登船。
另一些风险来自人的健康——船上没有医生,药物也有限,如果真的发生急病重伤,只能硬挺到靠港上岸。
一次,老杨就着冰啤酒吃了生海鲜,急性肠胃炎发作,烧到40度,上吐下泻三天,人都脱水了。此后,他每次上船都会携带治疗肠胃炎的药物。
对于海上的无常,老杨认为生死有命,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别想那么多,想多了也没用,该吃吃该喝喝,尽兴活着不留遗憾。
除了风险,对家人的思念也时常萦绕在海员心间。
一趟航运少则几天,多则三四十天,老杨经常错过家人的重要时刻。老杨说,大女儿1岁刚会走,他出海了,一去就是9个多月,再回家时,女儿不认识自己了,不让抱、往后躲。去年小儿子出生时,老杨又不在。上船时,他的妻子才怀孕两个月,船期原本预计六个月。但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船和船员滞留越南。“当时三副媳妇也生孩子,我们难兄难弟就在驾驶台,拿着手机到处找信号,给家里开视频。”等老杨结束隔离回家时,儿子都快两个月了。
没有亲人的陪伴,船上的工作又多是枯燥的重复,不少海员多少都会有点抑郁或孤僻。老杨见过一些新船员,没事就坐在角落偷偷哭。
“很多二十出头的小孩受不了这个罪,上了一次船就再也不上了。打死都不上。”

重新认识海洋的钥匙
对老杨来说,拍视频、记录并分享海上见闻,是缓解乏味的方式之一。毕竟,很多景象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见不到。
他喜欢拍摄恶劣天气下波涛汹涌的海况,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本身就喜欢刺激——过山车别人坐一遍,他要坐三遍;碰到大风浪,他会变得很兴奋。

风浪大的时候,涌起的海浪高度几乎与甲板平行
一次遇到台风暴雨夹冰雹,他在舱门边拍到翻涌的海浪,如一座流动的山丘,眼看着它不断变高变大,仿佛下一秒就会把船吞噬。然后一股更高更急的浪潮越过“山顶”,迅猛地向老杨的镜头冲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