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经典语录

太阳风诱发彗星X射线的实验室模拟研究获进展

常驻编辑 经典语录 2022-09-18 太阳风   密度计   彗星   射线   中国科学院   射流   截面   离子   精确   测量   实验室   进展

彗星是太阳系中交友的群网名最冷的星体之一。对太阳风诱发彗星x射线的测量能够预测太阳活动及“太空天气”,这对人类更深入地认识太阳系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上较难精确测量x射线产额与截面,且误差较大,导致彗星的x射线辐射机制存在较大争议。而精确测量入射流强,可为x射线产额提供准确数据。 GXz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分子谱学室实现了入射流强的实时监测与精确测量,为厘清太阳风诱发彗星x射线辐射的物理机制奠定了基础。9月7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Plus上。GXz拜客生活常识网

基于自主研发的束流轮廓监视器和实时束流密度计,研究人员在14.5 GHz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上灵台同城约会建成了太阳风离子诱发彗星x射线的实验室模拟平台。利用该平台,科研人员开展了太阳风中广泛存在的高电荷态氮、氧离子与镍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x射线发射研究。通过精确测量入射流强,研究获得了x射线产额的准确数据,并在离子入射能量小于5 keV/q时观察到x射线产生截面与现有理论预期存在较大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壳多电子激发模型,解释了该现象。 GXz拜客生活常识网

上述平台的建设与研究进展为太阳风诱发彗星x射线的实验室模拟奠定了基础。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 GXz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1.束流轮廓监视器及实时束流密度计的测量结果(图/王伟)GXz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2.高电荷态氮、氧离子与镍表面碰撞的x射线产生截面。入射离子能量小于5 keV/q时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明显偏离。(图/王伟)GXz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3.内壳多电子激发模型。(a)初始态,(b)入射离子电子俘获中性化,(c)内壳多电子激发过程,(d)入射离子K壳x射线发射。(图/王伟)GXz拜客生活常识网

来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GXz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科学家们发现磁极在向南移动,未来或“纵穿”中国,真的会
  • 睡觉时头应该朝向东?南?西?北?
  • 人类再研究金星之后,为什么越了解金星,便越觉得“绝望”
  • 地磁翻转了?磁北极向南漂移2250公里,“纵穿”中国只是时
  • 太阳表面出现一条巨大的裂缝,有12400英里深,太阳到底怎
  • 地球之水天上来?续二
  • 太阳风流以每秒
  • 早期月球的岩石中发现地球气体可以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
  • 未预期的太阳风暴以秒速600公里向地球扑来
  • 旅行者号离太阳越来越远,为何阻力却有所增加?源于真空物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