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拐卖,已经全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孙卓本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孙海洋生活还算富裕,对孩子的教育也处处上心。
大女儿从大学起便到国外做交换生,在欧洲的十几个国家留下过旅行的足迹,如今还在新加坡读研。
小儿子也是自小生活富足,会打篮球下围棋,小小年纪便颇有自己的想法。知道父母在找一个未曾谋面的哥哥,便也常常惦念,还在孙卓到来时,为他买下一份小礼物。
而在养父母家中长大的孙卓,却过着与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
和亲生父母相见后,一家人乘坐高铁返乡,这是孙卓第一次坐高铁。
过去的 14 年时间,物质上的缺失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有亲生父母给予他的无条件的关怀。
纵使养父母将孙卓视若掌上明珠,也无法掩盖他们是人口买卖过程中买家的事实。
甚至,他们付出宠爱的初衷,很可能只因为他是一个男孩。
这个已经拥有两个女孩的家庭,需要一个男孩 " 传宗接代 "。
至于这个孩子是不是孙卓,其实并不重要。
只因为孙卓遗失了幼年时的记忆,他们便理所当然地以善良的 " 养父母 " 自居。
这对孙卓来说不公平。
对苦苦找寻儿子 14 年的孙海洋,更是难以名状的伤害。
14 年远征
对孙海洋来说,过去的 14 年时间,俨然像是一场迟迟醒不来的噩梦。
他在努力维持表面的沉稳,又忍不住因为思念儿子,而数度崩溃。
这样的状态,在《亲爱的》中亦有所展现。
以他为原型的韩德忠,在片中戏份并不多,却处处戳心。
第一次出场,是在他所组织的 " 万里寻子会 " 上。
在一片情绪激动的家长中,只有他沉稳地出现,为他们递上纸巾,鼓励大家坚持寻找下去。
图源:《亲爱的》
再出现时,这个男人又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貌,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去向一伙刚刚落网的拐卖团伙找寻孩子的线索。
为了避免麻烦,他号召大家扮作旅行团的成员,还笑意盎然地说,要带上小红帽 " 精精神神漂漂亮亮 " 地找孩子。
两番出场,观众几乎要以为他就是这样一个 " 大家长 " 的形象,是情绪失控的人们的定心丸。
结果偏偏在大家齐聚于饭桌,其乐融融地聊起天时,他却在酒精的冲刷下突然崩溃,说起儿子失踪的过往,悲戚戚一声叹息:
"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这恰恰是现实中的孙海洋,所面对的心境。
2007 年 10 月 9 日,他迎来自己人生的分界点。
在此之前,他是意气风发的小老板,在深圳开着一家包子铺,生意红火。
而在那一天的晚上,一切都开始向不可遏制的方向疾驰。
他始终记得,那天晚饭后,无事可做的儿子孙卓向他征询,想要在门口玩一会。
孙海洋顺口应允,却没想到那是未来 14 年时间里,儿子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走出家门的儿子迟迟未归,孙海洋忙着去寻,却只得到了孩子 " 被一个拿着糖的男子领走 " 的回答。
属于他的那条漫长又孤独的寻子之路,自此徐徐展开。
为了找到关于儿子的一点线索,他跑遍身边的每一条街道。
警察局看起来最有希望帮到他,他便在里面痛哭下跪。
身边的每个孩子看起来都有可能是自己的孙卓,他目光灼灼地去注视他们,换来孩子家长惊恐地避让。
包子铺门口换了照片,许诺找到孩子便有 20 万元酬谢。
大街小巷贴满了他的寻人启事,此后几千个日夜,他没有再换过手机号。
所有能想到的途径,孙海洋都去传播自己在寻找孩子的消息。
自然有许多人得知他的境遇,电话因此响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