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条信息也不放过,换来的却常常是骗局,人们觊觎他的酬金,便用谎言编造出一个个并不存在的孩子。
每一场谎言,换来的都是孙海洋的一次奔波。
有时即便知道不可能,他还是不愿放弃一点希望。
14 年间,他辗转于全国 26 个省市,经历过诈骗和抢劫,却始终没换来自己想要的结局。
但他还是没放弃,如孤独的朝圣者一般,坚持在寻子之路上追寻。
也是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孙海洋才真实地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因为失去孩子而变成一片狼藉的家庭,远比他想象得多。
寻子路上,他先后结识了三千多名家长,在相同的境遇中,彼此扶持着一起前行。
《亲爱的》中黄渤所饰演的田文军,其原型就是孙海洋的好友彭高峰。
他们因为共同寻子而相识,在彭高峰辗转找到儿子乐乐后,孙海洋陪他一起去机场接回孩子,又送回老家。
村里人为彭高峰高兴,迎接的鞭炮铺了一里多长。
孙海洋看着燃烧的鞭炮扬起满天的尘埃,眼神中却只剩怅然。
现场的记者采访他,问他此刻什么心情。
他流下泪来,说出两句话:
" 他的孩子回来了,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回来?"
" 我真的想要我手上有一瓶农药,吃了算了。"
那是 2011 年,孙海洋找孩子的第四年。
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还会经历十年的孤独等待,却还是坚持下来。
2014 年,《亲爱的》拍摄结束后,导演陈可辛曾向他问起,有什么需要做的。
孙海洋只说了一件事:
把他的电话,放在电影片尾。
于是他寻子的消息登上大屏幕,手机也因此响得更加频繁。
可惜多出来的通话,往往是问他是否熟识片中的演员,而他的儿子,依旧在一个陌生的角落,以另一种身份默然长大。
时光辗转走到今年,孙海洋终于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这一次,消息变成喜讯,他的儿子被找回,与他紧紧相拥。
返乡后,他的乡亲们也为他放上了热烈的鞭炮,在洋溢着笑容的人们身边,他终于不再是一个局外人。
14 年的坚持,让无数网友动容。
而在孙海洋心里,这一刻的到来,已然比他想象得要早。
在他的家里,还摞着厚厚的几千张寻人启事,只要孙卓一天不被找到,他就会坚持一直寻找下去。
尽管再见面时,记忆里的男孩已经长成大人。
但他相信,被错失掉的那些成长时光,他们还有许多时间,可以一点一滴地去补回来。
拐卖不是选择题
失而复得,大抵算得上是这世间最让人激动的场景之一。
但在为孙海洋感到欣慰的同时,她姐亦想起,《亲爱的》里一段让人痛心的情节。
当田文军在李红琴家抢回自己的孩子时,失踪已久的鹏鹏已经忘记了自己亲生父母的模样,一路望向身后追来的李红琴,哭喊着叫她 " 妈妈 "。
这并非艺术夸张。
其原型彭高峰曾在后来的采访中说起,孩子刚回来时,常在夜里哭闹着要 " 找妈妈 ",以至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对孩子来说这算不算是 " 二次拐卖 "。
或许对孙卓来说,他的这段寻亲经历亦是如此。
在人贩子落网后,他的养父母也因为这桩跨越了 14 年的案件而被采取强制措施。
但从孙卓和亲生父母相认后的言行来看,他心中的天平,仍旧倾斜于养父母那边。
而这不是个例。
《失孤》原型郭振新在找回亲生父母后,仍选择留在养父母家,照顾年迈的二老;
更有甚者,当被拐卖的男孩夏家鑫和生母相认后,他不仅选择了回到养父母家,还将生母的联系方式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