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个角色的共同点在于——
她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跳出了那座牢笼。
就像是一场游戏——
甄嬛是 " 老娘要赢 ",眉庄则是 " 老娘不玩了 "。
甄嬛的方式是在规则中一步步往上爬,让自己成为权力本身。
眉庄则是完全超然于规则之外,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
唯有无视才是最高级的蔑视,这群被封建枷锁所胁迫的女人,只有沈眉庄短暂的获得过心灵上的自由。
02
宫斗剧——
" 宫 " 是舞台," 斗 " 是精髓。
《甄嬛传》开篇,康熙去世,雍正继位。《甄嬛传》结尾,雍正去世,乾隆继位。
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离不开后宫的推波助澜。
剧中,雍正作为权力巅峰,他能登顶离不开隆科多和年羹尧两位大臣。而这两位大臣背后,又分别有着太后和华妃两个女人。
太后和隆科多有私情,雍正为了隆科多的助力隐忍不发,等到自己地位稳固了才想着解决掉隆科多,而他除掉这位大臣的方法竟然是用后宫的方式,让自己母亲送去一壶毒酒。
雍正忌惮年羹尧,随之采取的措施就是赐予华妃欢宜香,他既要利用华妃和皇后抗衡,实现后宫的权力平衡,又不愿华妃有子嗣,以免影响到自己的权力。
后宫前朝不可分割,后宫女人们的家世影响着她们在后宫的生活,而她们在后宫的权力之争又折射着前朝男人们的暗流涌动。
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的权力流动,血脉都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能开始《甄嬛传》这个故事,全是因为雍正子嗣稀少,为了繁衍子嗣,太后这才劝他选秀,广纳后宫。
作为封建王朝政权运转的纽带,子嗣是后宫斗争的最大主题。
华妃和端妃是将门之女,雍正忌惮其母家权势,于是一箭双雕,让这二人再无怀下自己孩子的可能。
皇后牢牢的坐在 " 打胎 " 队长的头一把交椅上,看不得宫中有人生下孩子,根本原因还在于她自己没有亲生孩子,担心后位不稳。
甄嬛能成为宫斗的最终胜利者,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她的肚子,让她在每一次山穷水尽时又依靠孩子成功翻盘。
在这里,女人的最大价值就是生孩子。
怀了孩子时,花团锦簇,成为后宫的宠儿。
没了孩子时,人情冷落,恩宠消失。
" 孩子 " 就是后宫恩宠的风向标,有人为怀上孩子费尽心机,也有人为打掉别人的孩子不择手段。
因为剧中怀孕流产的剧情频繁出现,以至于观众也知道了麝香是打胎的利器,夹竹桃的花粉能让人流产。而当一个人突然想喝酸梅汤的时候,那就是她在暗示自己有孕了。
值得注意的是,温宜公主的木薯粉事件时,甄嬛和安陵容还曾在一起感慨后宫女人把孩子当做争荣宠的工具,可是到了最后,她们都曾利用孩子来扳倒过对手。
讽刺的是,这么一整出大戏皆因雍正要繁衍子嗣而起,但 76 集演完,雍正也就只是多了一个亲生的胧月而已。
但他本身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毕竟就连他自己也曾把孩子当做斗争的工具,断了自己和华妃孕育孩子的可能。
03
《甄嬛传》开播的时候,导演郑晓龙曾说:
我想拍一部具有批判性的古装剧。
虽然市面上不乏《甄嬛传》美化清宫的声音,但我认为,《甄嬛传》对封建王朝的批判性确实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