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的汉语老师们也不忘追逐热点,前段时刻马斯克在推上发的《七步诗》,就被 TikTok 上的中文老师们分析了个遍。
在这里传授知识的汉语老师们不讲究花里胡哨的套路,外国友人可以放心学习亲属称谓,不用担心 " 我是我爹儿,我是我儿爹 " 等一系列进阶中文亲属梗闯入混淆视听。
懂汉语的外国友人也不甘落后,拿出中文对话小剧场展示强大的语言天赋。一句 " 你的中文进步真大 ",再自导自演地接上一句 " 我知道 " 之后拂衣而去,深藏功与名。
在汉语修仙的段位中,这类外国友人属于白金段位之上,他们已经能够给其他学习者提出日常练习汉语的建议,汉语实力不可谓不强。
但再牛的学习选手,面对汉语博大精深的方言也无能为力,在 TikTok 上的方言教学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汉语学习的终极内卷。
泰国小哥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把儿化音演绎到了极致。" 西红柿炒鸡蛋 " 念成 " 兄是炒鸡蛋 " 的北京话精髓,中国人听了都会默默流泪。
粤语教学也如雨后春笋,用粤语来一句 " 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 ",当场就提炼出了清晨鸡叫的画面感。
美国小哥已经卷到张口就是四川话,吐槽里夹杂着一声声 " 巴适 ",自己说着都倍儿有面子。
从方言内卷中我们也能看出,每个学会了汉语的老外都有展示自己汉语水平的极高热情,当他们秀出一口不怎么流利的汉语时,内心的火焰比小时候逼你在亲戚面前背唐诗的老妈还疯狂。
没在短视频里秀上一把对中文的顶级理解,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学过中文。乌克兰美女实力诠释汉语中万能的 " 嗯 ",一个掌握了如何说 " 嗯 " 的人,才算是第一次推开汉语面对面交流的大门。
学习者们已经摸透中国人说话的规律,犹豫不决、说话卡壳时不能一个人搁那儿 " 嗯 " 上半天,辅以 " 就是 ..."、" 那个 ..." 等语气词更显专业。
而打电话也不会直接一句 " 再见 "," 好好好 "、" 再见再见 " 必须连续说上无数遍,才能彰显出那种不舍与真诚。
" 烦死了 "、"514(我要死)" 也成为汉语学习中的热梗,汉语里的 " 死 " 字在表达个人心情时,总是能爆发出无可代替的能量。
小时候一到过年家里人就不让说 " 死 ",而如今掌握了 " 死 " 的用法的外国友人,却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字用到日常表达的边边角角。
外国人创造的汉语梗让我们产生一种看自家沙雕的归属感,而外国阿姨一曲《红豆》,属实是把汉语里埋藏的那股缠绵劲儿给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