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胡歌最看重的两样东西,它们都被保住了。他自认已经很知足了,可当助理张冕的死讯传来时,他还是感受到了心如死灰的绝望。
在医院接受治疗时,胡歌撰写了一本自传。多年后,他将这本书的销售所得全部捐出,并以"张冕"的名义捐助了多所希望小学。
他承认自己永远放下友人离去的遗憾:
"车祸撞碎了我的躯壳,也撞碎了我的生活,代价太大了。"
死里逃生之后,前方等待胡歌的,是漫长的康复治疗。
因为伤口集中在脸上,他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允许照镜子。周围人小心翼翼地向他隐瞒伤情,可他愈发好奇面部的真实情况。
在可以下床走动后,他以解手为由走进了卫生间,并在那里看见了真相:
长长的伤痕和针脚,挂在他还没有消肿的右脸上。因为不能洗头、洗澡,他的发型凌乱不堪,细看还能看到车祸留下的玻璃残渣。
镜中的胡歌很狼狈,而面对这一切,镜外的胡歌倒显得很乐观:
"我已经帅了24年了,也够了。"
发生车祸前的胡歌
发生车祸后的胡歌
电视剧《琅琊榜》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世上本没有自由自在的人,只要一个人有感情,有欲望,他就永远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
以胡歌的视角去看待这句话,伤后刚刚复出的日子便是"不自由"的。
在医院等待病愈时,胡歌无数次被问起对于未来的打算。那时他心中的回答是做一名行者,或者出家从此皈依佛门。
他依旧喜欢幻想,只是不同于儿时会给自己编排"热血英雄"的形象,如今的他更渴望安静与平和。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胡歌曾提起两个"很残酷的场景"。
一个是在出演无厘头喜剧话剧时,得到母亲重病入院抢救的消息;另一个,则是在他为住院的奶奶忙前忙后时,医院走廊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他在综艺节目中又蹦又跳的画面。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这些都是胡歌别无选择的事情。而这种无奈,也在他病愈后被屡次放大。
在辗转上海、香港、韩国等地进行了10个月的康复治疗后,胡歌在2007年6月22日正式宣布复出。
公司为他举行了公开的复出仪式,典礼之上,他的局促与不安显而易见。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胡歌不得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这一年,他25岁。
胡歌:"我很怕辜负他们的期望"
在宣布复出后不久,胡歌便走进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拍摄现场。此前为了等待男主角归来,剧组已停工近一年。
与久违的剧组重逢,他没有预想中的激动和兴奋,取而代之的是忐忑与紧张。长时间近乎与世隔绝的治疗,让他对外界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他甚至反感面对镜头。
那时他说:"就我自己而言,我接下来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射雕》拍完。"
但现实是,他所做的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多。
为了给公众一个所谓的交代,胡歌在复出后参与了诸多访谈类节目,而其中谈论的话题,无一例外全部围绕着那场意外。
回忆并不美好,胡歌却不得不反复回忆。每当在这个时刻,他都会下意识地低下头,而后用极为无奈的语气说:
"(复出后的)压力巨大,很多人都在等我。"
他注定无法自由,因为太多期盼需要他去回应,太多疑问需要他去解答,"我把很多事情看得太重了,我很怕辜负别人的期待"。
当前方的每一步都与"期待"相关,所谓鼓励便成了枷锁,如何面对外面的世界成了一大难题。
当肉体上的伤痛逐渐远去,九死一生的代价,是长久的心灵阵痛。从前的自信与骄傲仿佛都随着意外发生的夜晚远去了,胡歌坦言:
"我的性格可能也不是很适合当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