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不忍心,给他指了条路。
" 你要着急,你就自己做吧。"
一语点醒梦中人。
包贝尔找来几个编剧,打算写一部喜剧。
结果耗时三年,才完成剧本的大纲。
找不到演员,就挨个打以前同学的电话。
" 你们还想演戏吗?原先你们没有机会,但现在我自己做导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们。"
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来了 5、6 个同学。
在剧组,包贝尔也是出了名的大方。
他自掏腰包,让所有演员住 800 一晚的酒店。
拍摄完了,还带所有人出去玩。
王鸥曾说起一事。
她曾和包贝尔主演过一部戏。
刚来剧组就发现,剧组所有人都和导演认识。
片场有说有笑,只有她形单影只。
包贝尔就主动过来和她说戏。
" 你看,你在演的时候,这样薅头发,会不会好一点。"
极其自然的表现,一下子打破王鸥的尴尬。
" 我觉得包贝尔是个值得交的朋友。"
后来包贝尔要导演《欢喜密探》。
打电话给王鸥。
王鸥二话不说,推掉 20 几个剧本就来了。
只因包贝尔曾帮过她。
包贝尔身上有对演戏的痴迷和执拗。
为了演戏,他的身段低入尘埃。
也够仗义。
所以在圈内吃得开。
但这并不代表观众就会买账。
2016 年,他执导的《欢喜密探》,豆瓣评分 6.2。
有豆友一阵见血地指出问题。
" 很用心,可惜能力有限 ..... 很多笑点很冷,感觉跟强咯吱人乐似的,有些幼稚。"
这部喜剧被网友批,堆再多好演员也挽救不了。
《胖子特工队》,4.2 分。
段落直接被骂照搬 " 王牌特工 "。
还有今年上映的《阳光姐妹淘》,评论更是一边倒。
" 丑化女性 "。
" 塑料配乐,廉价布景 "。
" 剧情不合理 "。
" 差的部分都是导演改的 "。
.....
每一条拎出来,都够打十大板的。
我看过这部电影,确实拍得比较刻意。
不自然,更不搞笑。
打上 4.5 评分真算是手下留情了。
看包贝尔的片子,会有一个很强烈的共通点:
他沉浸在自以为是的搞笑世界里。
看过一个采访。
有人问他,为什么想拍喜剧电影。
包贝尔回答说:
" 和钱没关系,就是想为大家带来快乐。"
拍电影有一颗纯粹的心当然好。
但像包贝尔这样,不考虑剧本,不考虑技术,不考虑资金,不考虑回报,也就意味着:
他不了解市场。
更不清楚当下观众爱看什么喜剧。
生搬硬套一些经典桥段,拼凑一部电影。
结果是什么?就是肤浅。
通俗点来说,就是低俗喜剧。
平庸、低级、媚俗。
观众当然不会买账。
真正的高级喜剧是什么?
知乎上有个回答,说得很好:
一,它的故事形式、人物设计是否高明巧妙又有趣;
二,是否能击中人性弱点,比如贪婪、虚荣、妒忌、势力等。
图来源:知乎
包贝尔的电影里,几乎都没有。
人物形象单一,剧情设计单薄。
快乐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
当观众是傻子呢?
作为一个导演,懂拍摄,更要懂故事。
显然,包贝尔能力不够。
深度不够。
讲故事的能力更不够。
包贝尔观众缘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开玩笑没有限度。
还在读大学时,包贝尔就爱恶作剧。
一次和几个同学外出聚餐。
刘旭喝醉了。
包贝尔和几个同学把他扶回宿舍。
看着不醒人事的刘旭,包贝尔突然想 " 捉弄 " 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