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看得网友都不禁感叹:" 真期待《水浒传》重拍的那一天。"
" 一百零八将誓要撕出个高低上下,场面一定很精彩。"
撕番,到底在撕啥?
所谓撕番,其实就是争夺在宣传物料上的名字、形象排序。
涉及上下,以上为主;涉及左右,以左为主;涉及前后,以前为主;要是涉及人物群像,就看谁在中间,谁的形象更大。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且由来已久。
把番位一说闹得人尽皆知的,当属 2008 年的《功夫之王》。
当时,这部电影是公认的大制作,不仅请了李冰冰、刘亦菲、邹兆龙等人,还有成龙、李连杰这两位大咖坐镇。
前三位戏份相差悬殊,番位没啥说的。
可问题来了,成龙和李连杰都是巨星,戏份也差不多,怎么排?
见惯了大场面的宣发方,给出了教科书级的操作——
从上往下看,李连杰在前,成龙在后;
从左往右看,又是成龙在前,李连杰在后。
对于一部主演戏份几乎均等的片子来说,这排版可以说让人心服口服。
2010 年,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也用了这个方法。
同样的两位主演,一个横板,一个竖版,谁也不吃亏。
但这一操作,也给后续接连不断的 " 番位之争 " 埋下了伏笔。
有前辈案例做参考,后来者们也学会了依样画葫芦,大争三六九,小争时常有。
尤其 2015 年前后,随着 " 流量 "" 小鲜肉 " 的崛起,渐渐成了常态。
起初,还能小范围调和。
2016 年,鹿晗井柏然合作《盗墓笔记》,双方粉丝因到底谁是一番争论不休,争到最后,片方给了个方案。
轮流在前,一周一换。
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
到了 2020 年,同样的番位争论,又在鹿晗和吴磊的《穿越火线》再度上演。
从单男主说,到双男主论,这场风波从剧集播出开始,一直闹到结束。
甚至剧播完许久了,双方还在争。
而随着 " 撕番 " 操作被搬上台面,各方也逐渐重视起来。
资深经纪人、制片人穆小勇透露:" 演员合同中重要的业务条款,首先是工作时间,其次是酬劳,第三其实就是署名的问题了。"
可饶是如此注意,撕番也难避免。
电影《小小的愿望》,主演彭昱畅和王大陆,第一次将番位之争诉诸法律,不仅演员、片方双双发出声明,在电影上映之前,主演之一还提出了解约。
种种撕番操作,常常导致两种结果。
要么,一部作品播完,路人不记得演了啥,只记得撕番。
要么,一部作品播完,路人记得演了啥,然后打开了手机,反手就是个 " 一星差评 "。
其中,王大陆彭昱畅撕番的《小小的愿望》评分 5.0;井柏然鹿晗撕番的《盗墓笔记》评分 4.8;李沁孟美琪撕番的《诛仙》评分 4.5。
少有的超过 6 分的独苗,是《穿越火线》,7.9 分,但相关话题也因为撕番事件,早歪楼歪到 " 吴磊去哪了 "。
撕番,损害了作品的口碑,也破坏了观众看剧的心情。
面对一出接一出的闹剧,只能无奈发问:
" 我就想和从前一样,好好看个剧,咋就这么难?"
国产剧苦撕番久矣
不是偏见,回顾那些年的经典作品,大多无番位纷扰。
演员们的排位,要么按出场顺序,要么就是这场戏里有谁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