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演职员表里,太后在第一个,可人家也不是一番。
《上错花轿嫁对郎》演职员表里,直接把幕后工作人员表写在前面,演员表排在后头。
或者,干脆就别写什么主演不主演,谁演谁,说明白完事。
图源自《铁齿铜牙纪晓岚》
对于演员和观众而言,排位靠前与否,没那么紧要,顺序是否领先,似乎也与评价作品好坏无关。
为啥后来 " 撕番 " 风头兴起,并愈发强盛?还要从源头说起。
番位说,一般被认为来自于日本。
这也是日剧和其他剧的大不同之处。对于演员番位,日剧向来区分严格:有一番(主役),W 主演,特别出演等等。
《朝 5 晚 9》中," 男一号 " 山下智久,也照样是 " 助演 "
通常,一番是戏份最多、与电视剧主旨相关性最强的角色。
被定为一番的演员,相当于 " 绝对主演 ",不论宣传还是拿奖,都是无可争议的主角。
双主演,则大多是二番戏份比较重要,或知名度很大,才会标明 W 主演。
"W" 主演即 " 双主演 ", 取 double(双)谐音 / 图源自《MIU404》
后来,番位说传入内娱影视剧圈,不但有了一番概念,还有具体排序和范围生态。
一番后是二番,二番后是三番,后面还有五六七八番以此类推。
当番位说遇上护偶像心切的粉丝,逐渐开始 " 发扬光大 ":一番瞧不上二番,二番撕一番嘲三番,鄙视链也逐渐形成。
演配角,居然成了 " 不爱惜羽毛 "?
乍一看,撕番操作,似乎就是这么回事了。
但把视线稍后移,会发现这其中大不同。
要知道,日剧讲究番位背后,还有一套严格的奖惩机制:想成为一番,不只要有知名度,还要深受广告商信任,能承担起收视重任。
简言之——
谁是一番,这个片子就被谁 " 承包了 "。
作品成功了,奖是一番拿;作品扑街了,锅是一番背;如果作品出问题或者收视不好,一番还要道歉、谢罪。
对比如今的 " 撕番时惊天动地,扛事时悄无声息 ",差别简直不要太大。
一番石原里美表示:作品成绩不好,责任全在自己
这当然不是说 " 番位说 " 就是原罪。
分番位,本不是坏事,这关乎演员在宣传物料中的排位次序,还有后续资源和宣传的倾斜程度。
只是,前提本应是:演员为角色服务,角色才会反哺演员。
远一点的,1994 年上映的电影《活着》。
演职员表里,早在两年前就已拿下威尼斯影后、且在国际影坛有姓名的巩俐,排在演职员表第二位。
第一位,是 " 大男主 " 葛优。
1994 年,葛优凭借电影《活着》获第 47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 最佳男演员奖 "
电影《长城》也曾出现番位问题。
在宣发时,刘德华被归在了 " 特别出演 " 中,粉丝们为他鸣不平,以刘德华的人气,怎么不也得是个主演。
关键时刻,刘德华发声表示,特别出演这个排位是自己的要求。
" 因为《长城》是外国人制作,需要一个女主角,那男女主角在前面,重要的人再依次分下去,这个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怎么样。"
近一点的,2019 年上映的《攀登者》。
当时这部作品众星云集,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成龙。
算番位,胡歌只能算是五番,当时有记者提到,如果按照番位来看,这个真的不算靠前。
胡歌说:" 如果在意番位,就不是攀登者了 "。
所有攀登者,都不是为了个人荣誉而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