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的海外成绩不必多说,韩国四代女团出海第一,几位成员 solo 表现也可圈可点。被我朝粉丝怒骂 "YG 不做人 " 的《Lalisa》上榜后劲不足,但英文歌《Money》已帮 Lisa 找回了场子。
韩国进攻欧美市场最成功的组合—— BTS,这几年新曲在中国市场也屡遭 " 难听 " 质疑,甚至有网友表示将创作权限全权交给成员并非好事,成员创作太重艺术性而忽略传唱度,希望公司适当予以干预。但 " 难听 " 并没妨碍 BTS 在欧美市场攻城略地,去年底 BTS 获得格莱美提名,虽然没拿奖,也算得上韩流攻美的高光时刻。
还有出道前爆出成员负面新闻、加之单曲拼贴感太强而备受中国粉丝诟病的 aespa,这支女团今年在韩国发展势头极好,趁着粉墨成员 solo、twice 进入疲软期迅速 " 上位 "。《Savage》频频斩获一位,打破韩国五代女团首专销量记录,且被邀请出演美国深夜脱口秀《The Daily Show with Trevor Noah》,这也是 K-pop 艺人首次出演该节目。
纵观韩娱三十年,做出中毒性强的歌曲对韩国公司并非难事。歌越来越难听、甚至放弃 " 开麦唱跳 " 的传统艺能,是因为如今韩娱要迎合的是欧美市场。
当年 BTS 是如何在身为韩国小糊糊的情况下,在欧美走红衣锦还乡的?一方面得益于 BigHit 敏锐捕捉到社交媒体在星粉关系中的重要性,及时为 BTS 成员们注册了海外社交平台,定时定期更新物料,释出自制综艺等,弥补了活动空白期的低曝光,使得星粉关系更加牢靠。
另一方面,不同于过去的专业制作人作词作曲、成员只负责演绎的韩流组合,BTS 是全员参与专辑制作,从词曲舞蹈到创意都反映了成员的想法,且整个组合及每一张专辑,都围绕着整体概念展开。换言之,歌曲、舞台及爱豆不再是割裂的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一个为 "BTS" 这个概念服务的整体。
自从在中国市场受阻,韩流尤其是韩国大公司便把欧美市场作为新目标。在世界流行乐的发源地,受众更希望看到创新," 概念 " 比 " 好听 " 重要。正因如此,2020 年开始,韩国娱乐公司开始更注重组合的 " 整体概念感 "。
媒介环境学者沃尔特 · 翁曾说过," 视觉是解剖化的感知,听觉则是一体化的感知 "。视觉与听觉的不同,使人们在听歌时会追求前后一致的 " 畅快感 "。如今的韩流是选择牺牲一部分听觉体验,去为舞台整体视觉效果服务,韩流圈兴起了 " 视觉中心 " 论。
以 Izone 前成员张元英、安宥真的新女团 IVE 为例。该团首单《ELEVEN》释出后,先听为快的网友几乎都在骂公司,表示 " 印度神曲 "" 中间的慢放不知所云 "。但打歌舞台释出后,还是这批网友,再现 " 真香 " 现场,循环观看到停不下来。
原曲中几个略显怪异的地方,在舞台视效、编舞及 Killing Part 的作用下,与舞台表演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尤其是所谓 " 慢放 " 部分,放在舞台语境搭配舞蹈能看出,是在表现歌词中少女因爱而有了 " 花团锦簇内心 " 的心境转变。
当下欧美流行乐的发展呈现视觉压倒听觉的趋势,在完整舞台中," 声音 " 和 " 舞蹈 " 成为表演元素," 开麦唱跳 " 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但这与中国市场的审美趣味和媒介环境显然不尽相符。
不再押宝中国市场
限韩六年,韩国娱乐公司也因与中国市场的纠缠深浅而发生了座次变化。
11 月 19 日,CJENM 以 6300 亿韩元收购 SM 娱乐总制作人李秀满股份,满叔未来仍担任 SM 旗下艺人制作人一职,但老板变打工人令不少老韩饭唏嘘。SM 公司,也算成也中国,败也中国。
90 年代,SM、JYP 及 DSP 三家娱乐公司三足鼎立,捧出了 HOT、水晶男孩、FinKL 等元祖组合,是为 " 前三大时代 "。进入千禧年后,做地产和珠宝生意的 DSP 经历社长更迭、成员出走等内耗,逐渐掉队。歌手杨贤硕(梁铉锡)创立的 YG 补位,与 SM 及 JYP 并称为 " 后三大时代 "。
三大公司中,李秀满最早感受到中国市场的使命召唤。大概是 HOT 北京演唱会一票难求的场景令满叔久久难忘,在韩国接受练习生培训的韩庚,成为第一个在韩出道的纯 · 中国人(1998 出道的 Cricle 组合成员白雪是中日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