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大家普遍认为诸葛亮拿的是羽扇,其实那个叫 " 毛扇 ",也是麈尾的一种。不然为啥大冬天也拿个扇子?其实是风流雅士的象征 …… 还有拂尘、如意、凭几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时代记忆遗失带来的误解。"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麈尾
架空背景的古代剧、身着古装的仙侠剧,也不是挪用日式元素的遮羞布。在一个严谨的要求下,即使是仙侠剧也应该有世界观逻辑设定。
毒眸曾在一文中写道,在成熟的好莱坞电影中存在一个重要环节叫概念设计,即在初期为电影搭建世界观、创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就像在设计《阿凡达》的前期,概念设计团队要弄清整个世界运转的逻辑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地理、气候、生物,进而决定了他们的文明、信仰、生活习惯。
《高堡奇人》就示范了一种日式元素在他者文明中存在的合理方式。作品的核心设定是:倘若二战轴心国胜利会怎样?当世界被德国纳粹与日本人联手统治,生活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在这个设定下,美国街头充斥着日本因素,就是合理的。
《高堡奇人》中的日本元素
" 因此,并不是仙侠剧里就能使用枯山水,也要结合它的世界观设定来看,那里是否可能衍生出禅宗的思想?还要有空寂的形式感凝练?" 马鑫淼说。
制作的舍本逐末
如果连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网友,都能提炼出 " 金鸱吻、枯山水、唐破风 " 这些 " 以倭代唐 " 的元素,为什么影视制作团队却无法意识到这些因素,并在前期做出规避呢?
决策者根深蒂固的思想或许是原因之一。曾与文化圈有过许多接触的 UP 主 @朱学士 Neo 曾在视频中说,各地的许多 " 仿古建筑 " 都带着日式痕迹。毒眸在浏览资料的过程中也发现,就连陕西小雁塔门前的景观,都曾一度是枯山水的布置。
仿古建筑尚且如此,影视城更难保证历史考究性了。陈凯歌为拍摄《妖猫传》在襄阳市搭建的唐城里,就有金鸱吻元素。往后在这里拍摄的古装剧,怕是也躲不开这一元素。
对日式元素的挪用,也是一种节省预算的表现。
一方面是现场布置的预算。曾有古装剧导演告诉毒眸,枯山水的布置是很容易的,工作量更少,成本也更低," 很多剧组直接撒上白沙子,再配一个假山、假木就算完成了。"
另一方面,也是设计预算的节约。曾有美术指导告诉毒眸,很多时候剧本没完成的创新,压力却到了美术这里。对现成因素的挪用,就是最为简单、风险最低的 " 创新 "。" 古装戏泛滥导致的同质化是催生过度追求设计的前提。大家都不想输给别人。" 一位美术指导告诉毒眸。
更重要的是,许多美术团队并没有足够的预算和时间,去做考据工作。一般来说,能让美术工作充裕的设计,应该留出五到六个月的时间,但现在许多美术团队往往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从前期设计到置景施工完成都包含在内。" 这种情况下,能做出来就是胜利了,还能完成什么考究呢?" 有从业者对毒眸说。
不过,马鑫淼也对毒眸透露,目前国内美术团队中概念设计和施工执行的正在逐渐形成不同的分工。" 未来的理想状态,就是世界观架构及概念设计在更前期进入,拥有至少五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考据、设计工作,美术执行团队在概念设计完成之后进入,只要按照经过反复探讨确定的设计思路去做生产就好了。"
归根结底,这还是内容创作时,主创团队的价值分配问题。有的剧组虽然拥有考据的能力,依然会舍弃不用。今年播出、豆瓣评分 3.8 的《大宋宫词》,史实错误不断,但其实它在创作时请来了河南大学宋史专家仝相卿教授作为历史顾问,剧集播出后,湖北大学宋史专家刘广丰教授在微博表示:" 顾问组看到两位熟人,太委屈了,从来剧组都不听顾问组的。"
可见,日式元素的泛滥只是表象。不把重心放在内容把控上,反而压缩制作环节的预算,转而投入到其他与质量无关的地方,或许才是根本原因。如今让观众所痛心疾首的服化道、美术,本该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基础。
如果舍本逐末终将无利可图,创作者们才能回归创作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