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开元末年后,女子的妆容重新走回艳丽。
浓眉再次杀回流行的赛道,额头、鼻梁、下颌仍然保留纯白的底色,再将鲜丽的红妆布满眼周和两颊。
配上迷离的眼神,仿若醉酒,这就时所谓的" 酒晕妆 "。
步入盛唐后,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以往纯手工绘制的花钿,如今变成华丽的金银珠玉。
姐妹们,把贵气俩在打在公屏上!
经济的充分发展,也为人们的想象力搭载了平台,女子不再满足于常规的妆容,而是不断创新,玩出新的花样。
以往画在嘴旁的面靥,如今飞到眼角,映衬泪光点点。
白居易对此妆容大为欣赏,写诗赞叹道: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以往流线状的斜红,变幻出五色飞鸟的姿彩,增添了面部的动感之美。
一些美妆爱好者,也精心独创出了新的妆面。
比如资深美妆专家杨贵妃,每个月固定从老公唐明皇那领 100 万两美妆费,拿着经费天天搞研究。
最后别出心裁,研究出一套白妆黑眉妆。
脸上涂白,眉毛画黑,且短促。
据说,这套白妆黑眉妆容在当时引起了众多妃嫔的效仿。
只不过,除了杨妃,怕是没有能驾驭此妆的第二人了。
就连 +0 也不意外,当面出这个妆的时候被吐槽得好惨。
天宝年间的一位妃嫔还发明了泪妆,也引起了后宫妃嫔的争相效仿。
而走进中唐后,女子的创新又生发出了新的思潮。
中唐 抽象艺术
中唐时期的妆容,在今天看来,仿佛西方的抽象油画。
绮丽而传神,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蕴。
比如这个贞元啼妆,双眉画作八字状,带有天然的愁绪。
斜红只表现为浅浅边际线,脸畔红粉,如被泪痕打湿,染出痕迹一般。
眉毛八字程度的大小也会影响妆面的风格,八字程度大时,也会有种可爱的娇嗔之感。
在贞元啼妆的基础上,又进化出了元和时世妆。
两颊不再用胭脂粉妆,而改用游牧民族的 " 赭面 ",加重八字愁眉的描画,并把红唇改画为乌色嘴唇。
愁上加愁,当真是愁云惨淡了。
比较有视觉张力的是长庆血晕妆,将眉毛尽数剃去,再在眼下画出三四道红紫色长痕,有点现在" 战损妆 "的氛围了。
不过长安女子对战损妆的热爱就像一阵风,没几年,血晕妆就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太和险妆。
完整露出额头,发际线上移,将眉毛画在额头两旁。
可以说,历史上很难找到第二个,像唐朝这般变化如此多样,妆面如此丰富的朝代了。
从初唐对本真的追求,到武周时期的秾丽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