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举解放妇女的旗帜,一次又一次地批判老爷和太太,引导秀禾觉醒。
可悲的是,耀辉骨子里却要比秀禾还懦弱。
他不愿正视自己的感情,不敢反抗封建势力,甚至没有勇气告诉秀禾孩子是自己的。
伤害了秀禾的同时,也伤害了娴雅。
从抗争到退缩,从妥协到麻木。
《橘子红了》的结局无疑具有强烈讽刺父权的意味——
一心求子,最看重香火子嗣,相信儿子才能延续容家辉煌的老爷,
竟然是不育的 " 罪魁祸首 "!
欢欢喜喜庆祝二太太怀孕的喜事,成了一桩被绿了的笑话。
一直维护的男性尊严荡然无存,崩溃了。
于是大怒之下,赶走二太太;
终于承认无法勉强秀禾爱上自己;
但同时也乞求保留容家最后一丝体面,即不能公开孩子的真正身世。
这已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可惜,盼着生下孩子、报完恩就可以离开容家的秀禾,
最后没能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
就问生产戏谁敢看第二遍
秀禾因难产而死的同一时间,耀辉在礼堂和娴雅举办婚礼。
一边是白色婚纱,一边是白色孝布,
共同为这出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悲剧,画上讽刺的句号。
难得的是,即便是站在控诉封建礼教的角度,
《橘子红了》刻画的人物也都是复杂多面的,很难纯粹以好人 or 坏人去定义。
大太太毫无疑问是旧时代女性的代表,具备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美德:善良、温柔、懂事。
甚至超出旧时代对女性的社会分工:不识字却能将家里的账本打理明白。
在感情上,她习惯了隐忍包容,卑微到了极致。
丈夫对感情不专,她反思自己;丈夫离家不归,她苦苦等待;
为丈夫而活,没有自我价值。
可悲的同时也不能否认,身为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她却选择让秀禾成为自己的工具,无意识做了封建文化的帮凶。
自始至终贯穿全剧的,还有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剧集最初,觉醒以书的道具出现,是老爷床头读了一半的小说。
太太好奇,叫秀禾念了一段,只听了一会儿便叫停,脸色大变。
是听不懂吗?不是的,是假装听不懂。
怕自己听懂,也怕秀禾听懂。
于是,哄骗秀禾 " 书里都是骗人的 ",下令禁止秀禾接触新思想。
而每当秀禾想要出走,太太就会出来搬出伦理纲常施压。
在宛晴和耀辉的帮助下,秀禾收拾好行李,踏出容家大门,眼看成功在即,却在火车站遇到了老爷,出走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