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多元化的初衷是反歧视、反刻板印象,但是这种 " 以丑为美 " 的颠覆操作,最终却成了东亚主流社会反感的 " 东亚美 "。这算不算是背离了初衷、走向了逆向规训和灌输呢?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关不羽
眯眯眼、厚嘴唇的 " 高级美 " 又惹出事端,本土企业 " 三只松鼠 " 的一张旧海报成了众矢之的,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指责是 " 辱华 "。
此事最终以三只松鼠声明道歉告终,不过三只松鼠特意说明了模特的 " 妆容均基于其个人特征打造,无刻意丑化 "。
" 辱华 " 的罪名显然是刻意政治化的深文周纳,一家卖休闲零食的本土电商企业有什么动机去 " 辱华 "?一张没有多少影响力的陈年旧海报,又有什么资格 " 辱华 "?
翻旧账炒作,才是侮辱性的——挖空心思翻箱倒柜的碰瓷求虐,侮辱了正常社会的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准。
▲三只松鼠 2019 年的酸辣粉广告(图 / 微博)
这是中国互联网环境民粹主义泛滥的又一案例,碰瓷 " 辱华 " 的玻璃心从海外企业、时尚圈,泛滥到了普通的本土企业,民粹主义的逆流正在走向失控,这是应该引起警惕的。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屡屡引起 " 辱华 "、" 丑化中国人形象 " 的 " 高级美 ",恰恰是西方时尚精英圈 " 审美多元化 " 的产物——以 " 打破刻板印象 "、" 消除审美歧视 " 为目的的善意满满,结果却是激化 " 东西方审美冲突 ",颇让人感到讽刺。
01
被刻意放大的 " 东亚脸 " 近年来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今年年初,31 岁的奥卡菲娜成为好莱坞影史上首位亚裔金球奖影后。但是,这一 " 开创历史 " 的获奖纪录受到的批评并不少。
奥卡菲娜原名林家珍,是出生于美国的中韩混血儿,长着一张典型的 " 东亚脸 ",吊梢眼、厚嘴唇、山根低、颧骨高,身高不到 1.60 米,身材也不算出挑。
她在父母之邦的中国和韩国,都算不上美人的标准。因此,中文互联网的批评者称她的 " 长相过于迎合西方人的审美 "。
▲奥卡菲娜登上《Cosmopolitan》杂志(图 / 微博)
比奥卡菲娜更有争议的是《VOGUE》杂志起用的中国模特 " 有着很宽的山根、远距离的眼距和细长的眼睛 ",以及西班牙时装品牌 "Zara" 的广告模特脸上有明显的雀斑。再往前追溯,还有引发巨大争议的超模吕燕。
无论怎么解释,西方审美中的 " 东亚脸 ",和东亚主流审美之间冲突在近些年确实愈演愈烈——批评 " 东亚脸 " 的声音并不是中国独有,日韩也颇有共鸣。
著名的 "D&G 辱华事件 " 中,日本网民也对该品牌 " 滥用东亚文化元素 "、" 风格浮夸 " 颇多批评。
▲日本网友关于 D&G 辱华事件的评论(图 / 微博)
那么,这真是源远流长的 " 东西方审美冲突 " 吗?并不是。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国际时尚圈的中国超模、中国女星,如马艳丽、刘雯、巩俐、李冰冰,无疑都有东亚女星的形象特征,但是并没有刻意的 " 东亚脸 "。
比对二十年后的奥卡菲娜和《VOGUE》" 惊悚脸 "、"Zara" 的 " 雀斑脸 ",完全是两码事。如今激烈的 " 东西方审美冲突 ",在二十年前并不存在。
02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二十年里,所谓 " 东亚元素 " 在西方时尚审美中已经被夸大到了违背东亚 " 原厂设置 " 的程度。
夸张的眯眯眼并不是东亚审美中的 " 凤眼 ",而低山根、高颧骨更不是东亚的审美观。这些怎么就成了西方时尚审美中的 " 东亚丽人 " 标配呢?
拜所谓 " 审美多元化 " 所赐,初衷恰恰是 " 消除歧视 " 的善意满满。细目塌、身材矮小等等,曾经是西方社会长期对东亚人歧视和猎奇的刻板印象。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时尚圈采取了 " 调和审美差异 " 的做法。
因此,当时成功入圈的东亚丽人并没有被刻意突出 " 东亚脸 ",审美趣味较为折中。
▲三只松鼠广告模特菜孃孃 ( 白菜 ) (图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