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不用再在镜头前嘴硬的两人,开始了从高中到大学长达 5 年的爱情长跑,也终于开始坦然地欣赏对方可爱、柔软的一面。
妍秀的好,渐渐被崔雄一个人看见。曾经那么自私、冷漠的她,愿意花时间辅导他功课,也可以跟他妈妈一边择菜一边说笑。
▲剧中妍秀给崔雄辅导功课
她忙着学习和兼职,好似总是把他放在末位,其实把他说过的每句话都默默记在心里。
白天腾不出时间约会,就在冬夜的街头捡一小时的花瓣,为他下一场樱花雨。
在他被人欺负时,她为他出头;在他喝醉酒时,她背他回家。
等等,男主好像是有点 …… 没用?
但换个视角看,崔雄甚至是比妍秀心地更柔软的人。如果说妍秀像是一颗棱角分明的顽石,他就像块橡皮泥,愿意将自己捏成和她般配的任何形状。
▲剧中性格强势的研秀在崔雄面前也会展现温柔的一面,为他浪漫地下一场樱花雨
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却能为妍秀的每一个想法努力,一直追随她成长。他会将她每一次赌气时说的分手都当成真话而难过痛哭,也会在每一次大吵过后主动求和。
他是可以为她而改变的一个人。这样的他,从恋爱起就从未想过会分开,只想着怎么赖在她身边。所以,在妍秀正式提分手时,他才会那么固执地追问一个 " 非分手不可的理由 "。
可关键是,问题已不在于他能不能改变。
▲崔雄从恋爱起就从未想过会和研秀分开
在数不清的韩国偶像剧中,男女主角猝不及防的分离,往往是推锅给车祸、疾病、出轨、异地、家人打死也反对等种种外力。看得多了,不免就腻了。
而《那年我们》之所以耐看,是因为它难得地将分离的决定权重新交托给了主人公,落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成长,让人看清讨人厌的生活,是如何一寸一寸逼近、蚕食每个人做梦的自由。
毫无意外,这场梦是妍秀先醒了。
感谢平凡的人生
" 我之所以憎恶贫穷,是因为我无法施予别人。"
与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要解决叔叔留下的一屁股债务,与同龄人相比,妍秀在成长过程中所拥有的快乐并不多。
因为很清楚自己没能力施予,所以她索性拒绝付出也拒绝接受别人的好。然后,像奶奶说的那样抬头挺胸,不被别人看低。
但在外人看来,只是以自我为中心。
▲与同龄人相比,妍秀在成长过程中所拥有的快乐并不多
对她而言,崔雄是 " 唯一能让她暂时闭上双眼、逃离现实的人 "。但同样也是他,在本就多事的毕业季到来之际,仅用一句话就让自己回归可悲的现实。
他说:" 我以为你有更远大的梦想 "。
崔雄自己并没有太高远的梦想,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平和安稳地生活," 白天躺在阳光下,晚上躺在灯下 "。他极度讨厌把人生过得太累,因而即使是喜欢画画,面对老师口中那个难得的出国升造的机会,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舍弃。
放在当下,可以说是反卷第一人。
▲崔雄自己并没有太高远的梦想,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平和安稳地生活
但是,一直追随妍秀而成长的崔雄,知道她比任何人都更用功地读书、打工。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他的妍秀应该怀有更远大的梦想,值得最好的生活。
可在妍秀的世界里,因为厌倦了全力奔跑的姿态,她的梦想就是 " 和别人一样过平凡的生活 " ——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恰到好处的工作,为自己和奶奶攒足够多的钱。
她希望贫困程度,停留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