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抗拒接受改变,崔雄的画里,总是只有建筑和风景。
▲酒品都很差的俩人约会小酌时,胜负欲也能被对方莫名激起,非要一较高下
而向来冷静的妍秀,在恋爱期间,会不厌其烦地向他反复确认 " 是不是真的那么喜欢自己 ";在自卑败露、感情变质前,会果断选择离开;在两人重遇后,看到他稍显认真、成熟的一面,
她以为崔雄是永远不会变的。
他们在对方身上索求不变,却不曾意识到,即使是自己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成长。而时间赋予每个人的改变,几乎是不可抵抗的。
纪录片中的他们,虽一起定格在了最青葱、最张扬的岁月,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他们,依旧需要与孤单对抗,马不停蹄地往前赶。
▲《那年我们》剧照
事实上,妍秀不愿意接受崔雄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接受自己并没有变。
即使今日的她,在大多数人眼中已足够优秀,但看到更加闪闪发光的崔雄拥有并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的羡慕和自卑还是不可抑制地萌生。
她一直讨厌没用的人,却直觉现在的自己就是没用的人,因为生计而原地打转,像是行尸走肉一样地活着。不像崔雄," 眼睛里有灵魂 "。
这不知是她第几次,一边喝着闷酒一边想崔雄。
说到底,还是放得下。
▲研秀一边喝着闷酒一边想崔雄
崔雄又何尝不是。5 年后,他依然能一口气历数讨厌妍秀的十大理由。这是有多上心多惦念,才能那么细致地记住每一个细节。像极了曾经那个幼稚的他,一边说着讨厌,一边又默默关注关于她的一切。
年少的时候,对爱情的理解大抵都太过浅薄。但成年人的互相靠近,又不比青春里的肆意张扬,而是更多了几分小心翼翼。
话一脱口而出,就想着撤回;短信写了又删,最后还是发不出去;送一杯红枣茶,都要打着 " 公司要求 " 的旗号;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才能说服自己关心对方是出于礼貌而不是因为在意 ……
再次相遇,即使是简单的一句 " 过得好吗 ",也很难说出口,仿佛始终跨不过横亘在彼此之间的那段互不相关的岁月。
▲再次相遇,即使是简单的一句 " 过得好吗 ",也很难说出口,仿佛始终跨不过横亘在彼此之间的那段互不相关的岁月。
时间确实可以改变很多事,但也总有些东西不会变。
就像是妍秀,依然会为崔雄强出头。在别人质疑他抄袭时,一边强势否认,一边熬夜整理证据;怕他受委屈,即使是顶撞自己的甲方也要为他争取一个道歉;怕他忍气吞声,又忍不住一句接一句地叮嘱。
就像是崔雄,依然喜欢这个勇敢、逞强又唠叨的女孩。清醒时拒人于千里之外,在半睡半醒时却又一遍遍地呼喊她的名字,不经然地暴露自己的真实心声。
(想说一句:这样下去,不结婚真的别想收场!)
▲妍秀依然会为崔雄强出头
从高中到大学,从校园到职场,《那年我们》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之久。
在某种意义上,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部纪录片,细腻又真实地演绎了爱情被点亮时的各类小火花,存在于相爱的人之间的各种微妙的化学反应,以及理想与现实、瞬间与永恒的对话。
想了想,要表达对这个绽放在初夏的故事的喜爱,最好的形容或许是——以后每个冬天,又多了一部适合重温的剧。
作者 | 吴丽雪
编辑 | 徐观
排版 | 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