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转型举步维艰,但年轻人们依旧一往无前。
而像这样,在年轻人的带领下,努力追赶潮流,做出种种探索的老字号还有很多。
1927年创建的鲁味斋,被第三代传人王剑辉借电商的东风,用直播打出了名号。
1853年创建的北京内联升布鞋,用联名的方式,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欢喜。
1692年创建的德州扒鸡,创建了"鲁小鸡"品牌,专攻小包装市场。
……
不仅是如今的年轻人,其实每一代的年轻人都在为老字号的发展革新着。
就比如上面所说的宣纸。
在红星宣纸厂成立后,除了继承了千年古技,更在传统之上,开发出了丰富的传统宣纸品种。
这便是当年年轻人的维新。
虽然时代在变,岁数在变,当年的那些年轻人也逐渐老去,成为了同仁堂的中药师傅,龙凤旗袍的制衣师,红星宣纸的捞纸工人……
但他们对老字号的热爱,对制作出更好,更受顾客喜欢的产品的初心却始终不变。
老字号从来不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代代的年轻人用心制作产品。
而拍摄这部记录片,也是天猫在做着自己认为更好的产品,为时代承担着应有的商业文化传承。
他们想让更多的老字号被年轻人看到,被店家看到。
以此为模版,为更多的消费者,做出更好,更受大众喜爱的产品。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乏人问津的蛰伏和淬沥下,是坚守的匠心。
或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潮流。
但无论是继承老字号的优良传统,还是跟随时代展现新的风采,都值得年轻一代汲取。
而那些从来不变的初心,和点滴改变后的新颜。
在浮躁的当下社会,除了包含着我们的文化,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模版。
认真、尽责、灵巧、鲜活。
从来都不会腐气,过时,也没有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