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质地光洁绵韧,纤密均匀,落笔着墨层次分明,宣纸的制作技艺一早便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立于1951年的红星宣纸,便是传统宣纸制作工艺的完美继承者。
一张宣纸的制作,从选料制浆开始,要经过足足108道工序。
又因为宣纸的质地容易被机器压坏,因此这108道工序几乎都是手工操作。
宋飞,红星宣纸厂一名年轻捞纸工人。
他所负责的捞纸工艺,便是108道繁琐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
用竹篾制成的竹帘,将纸浆从纸槽中捞出,一捞一提,便是一张纸的雏形。
捞纸讲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厚了,薄了,破了,纸浆分布不均了,都会影响一张宣纸的品质。
因此,更是要打出十二分精神,用巧劲捞出一张张完美的宣纸。
宣纸的制作需要用心,也正是宋飞这样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捞纸师傅,以及其他107道工序的师傅们的精细操作,才使得红星宣纸的千年雪白历久弥新。
当然,仅是认真还不足以解释宋飞等人操作上的规矩。
他们的坚守,更源于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因为热爱宣纸,他们才如此踏实;
因为热爱宣纸,他们才如此精细。
所以,我们常说希望老字号能买卖兴旺,不只是对他们产品质量的相信,更源自对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记忆。
北冰洋汽水,北京最有名的汽水。
但很多人不知道,北冰洋也曾有过低谷期。
1994年,大面积招商引资成为时代潮流,北冰洋也联合了外商可乐意图发展。
结果,北冰洋非但没有在合资浪潮下扩大经营,反而在被雪藏后迅速边缘化,直至停产。
直到2011年,北冰洋由北京一轻食品公司收回品牌经营权,才重新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而就在可乐等汽水已经以泰山压顶式垄断,占据了饮料市场的现状下,北冰洋还是攻占了北京饮品圈的一席之地。
这背后,除了民族品牌自强的大文化背景,其实更在于北京人想重温童年味道的情怀。
就比如北冰洋的研发人员曾辉。
就是因为长大后在小卖部再度喝到北冰洋汽水,忆起童年,才决定加入北冰洋。
我们总以为关注老字号传承的,都是一些垂暮之年的老人。
可事实上,还有一些老字号陪伴长大的年轻人也在为之真情实感。
希望他继续延续下去。
这些年轻人里,有于老字号任职的员工,也有被老字号的产品陪伴长大的孩子。
但无论是谁,他们对老字号的用心与热爱,都使得老字号们不改初心,一如既往,成为一代人不变的回忆。
说完"不变",我们再来说说"变"。
中华文化能传承千年,不仅在于历久弥新,更在于与时俱进。
老字号也是如此。
而引领这一风帆导向的,其实还是老字号里的年轻人。
在时代变迁,社会演进下,有些老字号因为产品单一,逐渐由大众沦落成更小众的产品。
因此,就需要另辟蹊径,让他们被更多人知道。
鸵鸟墨水,中国第一滴墨水的产出地,也是几代人的学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