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周方圆,则将目光看向了更女性化,更柔美浪漫的那一面。
民族服饰。
清华美院读书的她,因为热爱传统服饰,就以五十六个民族的女性服装元素,作为自己毕业作品的灵感。
结果,这部名为《万华镜》的动画,不仅一举拿到了年度最佳,更是一经上线就火遍全网。
中国女性的美丽自然、古朴大方 ,在周方圆的描绘下,通过这一件件传承千百年的衣装饰品在动画里肆意开放。
而动画的美丽以及对民族服饰的绝美展现,也让周方圆被许多热爱民族服饰的同好看到。
其中就包括海派旗袍的代表,龙凤旗袍。
在彼此的交流后,龙凤旗袍九大工艺的制作方法,和对女性线条的独特表法,给了周方圆创作实物的灵感。
于是,情投意合的合作,也让旗袍在周方圆的笔下,从线条幻化成了风韵。
在《神奇的老字号》里,其实还有很多像这样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最终在老字号找到技术和灵感的年轻人。
老字号,可以说是在年轻国人和传统文化中搭建了一个桥梁。
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绝佳继承,让年轻人在老字号这里找到了可施展的空间和更广阔的天地。
而传统文化,也拥有了新鲜血液。
继承的是传统,但继承者,还是一个个活在当下的人。
所以别看老字号名声老,其实维持产品生产运转的,还是年轻人居多。
可与社会对年轻人心浮气躁的印象不同。
老字号里的这些年轻人,始终将传统技艺奉为圭臬,做起事来一丝不苟。
而这种态度,不仅源于这些年轻人的稳重品质,更是来自老字号对传统工艺规矩的坚守。
墨,中国文房四宝之一。
我们都知道它的作用,但很少有人知道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由徽墨大师胡天柱,于1765年创立的胡开文墨,时至今日,厂里的制墨工艺依旧延续古法。
在胡开文墨待了十多年的吴靖,每天所做的,就是以"灯盏碗烟"的方法制墨。
这种制墨方法听起来格外浪漫精巧,但做起来却极度劳神费时。
8公斤的桐油,只能烧出0.5克的碗烟。
而烟熏火燎还只是开始,接着还要用烟灰掺拌,蒸煮成泥。
细细捶打,直至墨泥不再黏手。
最后再按量取材,压模成锭。
经年累月的重复行为,要是普通年轻人早就烦了,但吴靖不仅没有厌烦,反而练出了"徽州鬼手"的称号。
即,40克的墨泥一抓准,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三。
想来,也只有这样的仔细精准,才能继承和撑持胡开文墨百年名气和质地。
需要坚守传统工艺制作还不仅有墨,更有纸。
而要说最有名的纸,莫过于有"纸寿千年"之誉的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