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没了,黄渤重回北京,继续给唱片公司寄小样,对方总会说:"好好好,回头再说我跟你联系。"结果再也没回音。
这段时间,高虎拿着母亲借来的学费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大二时,他接到处女作《北京夏天》。1998年,高虎母亲重病,医生建议做手术,十几万的手术费用让高虎不知该如何是好。
为了筹钱,高虎四处试戏,但没人要,直到周晓文找到他,让他主演《关于爱的故事》。高虎觉得机会来了,天天模仿脑瘫患者的行为模式来表演。拍完后,影片被北影厂领导看重,说要送去柏林电影节参赛。高虎一听,日夜期盼。没多久,反馈来了,电影没过审。
第二年,高虎演了《都市天堂》,获得休斯顿国际电影节外语片金奖,国外小范围上映,未在国内公映。
高虎压力很大,四处搬家,什么工作都做。多年后,高虎采访说:"我那时卯足了劲拍电影想搞艺术,没想到被艺术搞了。还是去拍电视剧挣点钱要紧啊,我妈还在等钱治病。"
2000年,高虎接拍《吕不韦传奇》,赚了钱,第一时间给母亲做手术。
这一年,导演管虎筹拍电影《上车,走吧!》,想找个会山东方言的民工。管虎定了高虎,另一个迟迟没找到合适的。高虎知道后,对导演说:"我介绍一个发小,黄渤,没演过戏,请你相信我,他一定行。"管虎说:"先给我张照片看看吧。"高虎没有黄渤的照片,便给他打电话。
此时黄渤在西安跑场,突然接到了高虎的电话,高虎问:"我这有个拍电影的机会,第六代导演拍的,来不来?"黄渤问:"什么第六代导演?你为什么不找第一代?噢,第一代导演死在抗日了。"接着问高虎:"给多少钱啊?"高虎回:"5000块。我就1万。"黄渤一听乐了,演戏可以赚这么多。高虎说:"先给我张照片,我给导演瞧瞧。"黄渤给了高虎一张最帅的照片。
高虎把照片拿给管虎,管虎一看便拒绝:"你不是说他长得像民工吗?这像香港二流子,不行。"高虎急忙回答:"你放心,真人没这么帅,能不能见一面再说?"
管虎终于同意见黄渤一面。见着黄渤,管虎说:"就是他了。"后来管虎说:"见着黄渤后我没注意他是好看还是难看,反而觉得他身上透露出一种特别用功的天性,眼神闪烁着,特好。"
黄渤丝毫不懂该如何演戏,镜头走位不知道,拍摄时,经常跑出镜头。导演是干嘛的,黄渤也不清楚。见管虎经常喊"停",黄渤觉得自己演得不满意时也喊"停"。管虎觉得黄渤"真是傻帽儿",气得大喊:"告诉你个规矩,在这个地方只能我喊停。"收工后,管虎质问高虎:"你这哪找来的人?"
黄渤不管那么多,依然起劲。高虎在北京租了个平房,每次收工后黄渤和高虎回到家中,黄渤总会拉着高虎聊剧本。第三天,管虎惊喜地发现,黄渤来感觉了。之后说:"真不夸张,就感觉他什么都会,什么都对了,全明白。"
10年后,一档节目中,主持人问高虎:"黄渤说你讲话侮辱过他,怎么回事?"高虎一脸诧异说:"我没侮辱过他。"短片中黄渤笑着说:"当时高虎把我照片拿过去给管虎看,一直强调别看照片,他真人真的很丑,哈哈,一部电影就给我定性了。"
高虎说:"人的相貌不重要,我们是实力派。"
十二天后,黄渤拍完了自己的戏份儿。没多久,电影获得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黄渤觉得很不真实,借了套西装走红毯。周围都是之前在电视上见到的人。黄渤坐在伍佰和巩俐中间很紧张,心想"千万别给朋友丢面子了"。
黄渤一直记得这天,之后采访回忆到:"领奖的时候借了个西装,觉得还挺好的,一上电视,别人说你怎么穿牛仔服。走红毯我也没走过啊,一直在想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
拍完电影,黄渤片约多了起来,高虎劝他留下,说:"你唱歌能唱一辈子吗?"黄渤思索后,决定留下,换一条路,考北京电影学院。
黄渤把决定告诉父母和朋友,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黄渤不管,说什么也要试试,报了北影的进修班,为考北影做准备。
每次布置作业,班里同学交一个,黄渤交7个。晚上骑车回家,脑子里还在想排练小品,越想蹬的越快,脚蹬子坏了摔在地上也没感觉,直到想出新的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