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建筑师水雁飞将浙江德清县莫干山下庾村的一组 80 年历史的破败不堪的房子,改成了 15 个景致各异的民宿房间,大乐之野被包裹在一望无尽的自然翠绿中。
这个作品让人们得以重新思考居住与旅行、公共与私密之间的新定义。
2017 年,艺术家彭薇开始了 4 年的女性主题创作,在作品中叙述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困境、纠结与痛苦。
这组画在一个 50 米长的卷轴上的作品,彭薇将那些女性从古代背景里拖出来,放大,让大家仔细看到了她们的样子,并思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一场小时候与水有关的极端生命体验,成为艺术家沈烈毅最有代表性的 " 雨 " 系列的灵感来源。
水,象征至阴至柔,石,象征至阳至刚,两种极端表现融合在同一载体上,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与反差。
组别奖之外,本届美学大赏还特设了 5 个 " 美学精神奖 ",用以表彰下面 5 位获奖者对美学的贡献。
在中国,做玻璃的圈子很小,全职投入的可能不到 20 人,85 后北京女孩杜蒙就是其中的一员。
她运用木材、石头、雕塑、茶、纸等各种不同材料与玻璃的结合,产生出了特别有辨识度的玻璃作品。
杜蒙是第一位获得 " 玻璃界奥斯卡 " 的日本金泽玻璃艺术大赏的中国人。
艺术家张洹曾以自己的身体不断试探,拓展行为艺术的边界。他在全世界最高规格的艺术现场表演,惊叹世人,至今鲜有人超越。
2005 年之后,张洹开始探索香灰等奇异材料的创新使用。2020 年 9 月,他在全球四大博物馆之一的俄罗斯冬宫举办个展《灰烬中的历史》,成为百年来首位在冬宫办展的中国艺术家。
2010 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马岩松 RIBA 国际院士。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相结合,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
作为 " 伤痕美学 " 的代表人物,何多苓坚持画画 40 年,他可能是画家中最有匠人精神的一位。
除了画油画,他还自己设计、建造了工作室和美术馆。建筑、音乐虽是业余爱好,但他都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对待,自虐般地玩了几十年。
" 蚕吐丝一般不超过 5 天,能突出 1000 多米的丝,是真的用生命在纺织 ",那一瞬间,沉迷养蚕的梁绍基找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创作方向。
自称养蚕人的他说自己懂得蚕语,在他看来,中国人养蚕就像一个大型的行为艺术。
2000 年,梁绍基在法国里昂双年展上用蚕丝包裹女性裸体的作品,引起了巨大轰动。他用一种近乎修行的方式创作,如今 77 岁的他,创作还在继续。
◆
两天前,在位于上海市郊的养云安缦酒店,我们特别举办了一条美学大赏 " 向美而生 美美共赏 "颁奖典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因为疫情原因,规模有限,时间也只有短短 3 小时。在这短暂的相聚背后,是团队和嘉宾们几个月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