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理论知识,纯以观众白纸心态去看的他,觉得保持原状就够好了。
你们就好好的
天天让我乐得眼泪哇哇的
就挺好
看喜剧,或者说看任何艺术形式的表演,观众需要门槛吗?
而创作者们,又如何平衡热爱跟框条的关系呢?
没有绝对的答案。
看你把这个问题放在什么场合而已。
这波讨论最可贵的是:
节目敢于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一种坦诚。
更是一种对创作生命力的信任和尊重。
君子和而不同。
文艺创作的氛围,也该如此。
允许各种口味倾向同时存在,形成包容多元的土壤,才能长出茂盛的作品苗子。
所以,肉叔很欣慰看到:
三狗把他们的这股狗血一直撒到了节目最后。
同样地,这个节目也允许所有的 " 非主流 " 保持他们的原味。
每个人对喜剧的形式及其表达,都有自己的要求。
尽管审美是主观的。
但喜好是不分高低的。
归根到底,喜剧的艺术,就是笑的艺术。
观众就是会愿意为 " 好笑 " 本身投票。
就如陈佩斯所说:
不是喜剧有多重要,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特别重要,所以喜剧的 " 笑 " 很重要。
我们经常谈什么样的笑是高级的或者低级的,我觉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人群必须有效。
观众笑了,那这样的喜剧就是有效的。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做对了这一点——
它将 " 好笑 " 本身优先于一切形式。
所以不管是撒狗血的 " 三狗 ",还是戳中社会痛点的 " 大宇治水 ",只要你好笑,舞台和掌声都是你的。
而且,当下的 " 非主流 ",谁知道会不会就是未来的主流?
不知道有没有胖友跟肉叔一样。
后面每一次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如果三狗组合不整点红缨枪,不撒撒狗血,都觉得不够过瘾。
三狗的传染力极强,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
现在一想起 " 中华有神功…… ",我就已经自动脑补红缨枪的画面了……
那么说回来。
无论是冒险垦荒,还是纯粹的目的。
归根到底,就是一份担当使然。
谁的担当?
" 舞台 " 的担当。
总决赛上,最戳肉叔的一句话,还是出自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总:
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跟中国喜剧鼓与呼
明年我们一起继续搞喜剧
相信喜剧的春天会越来越好
" 鼓与呼 ",就是作为提供舞台方的这份担当。
每个年代都不缺热爱舞台的年轻人。
他们只缺一个机会,就能将自己百分百呈现给观众,焕发行业生机。
这正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
于演员,它是发光的平台。
于观众,它是发现优秀演员的平台。
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做到了,并且做好了。
为了一个作品,所有台前幕后死抠细节,只求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
就说把蒋龙和张弛这两位籍籍无名的宝藏演员推向观众的《这个杀手不大冷》。
作品幕后功臣之一,编剧六兽老师,在颁奖典礼上感慨:
第一次看到那个车台(的景)的时候
我内心的第一个感觉是:我的作品配不上这个景
是真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
我的作品能在这么好的一个环境下出现
" 配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