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重视的受宠若惊。
真得好好夸夸这节目的幕后。
行业需要好演员,演员需要好剧本,而好剧本需要被好景落实。
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除了演员演绎本身,景别的布置,承担了让人入戏的一部分。
肉叔很喜欢的一个作品,《父亲的葬礼》。
别听名字以为是煽情向就错过了它。
这是一个能从头让你惊叹到尾的作品,堪称史上最离谱葬礼。
是每个观众都会一边大喊 " 这是什么鬼?!"
又一边笑到直不起腰的无厘头神作。
用主创土豆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 一个全新的,无法定义的作品 "。
要素过多:科学家、半人马……最后出现一个巨大的土星……
连学院派代表人物于和伟老师都忍不住真香,要 " 打脸 " 为这个作品打 call:
你看他这个用得就好
我觉得他这个完全是有的放矢了
所以我觉得
不是一定要走所谓的学院派
当被问到怎么理解这个作品时,他也 " 学坏 " 了:
我不需要理解
真香永远不会缺席
对嘛!好笑就行了,不是什么都非得有个所谓的 " 深度 "。
正如全程笑到飙眼泪的马东老师说:
我干嘛要听懂鸟叫的声音,我听着好听就行了。
可以这么说。
如果没有幕后,特别是给力的道具组,这个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或许会大打折扣。
再比如节目里荧幕 CP:皓史成双。
肉叔尤其喜欢他俩作品里埋的小细节。
首先是 BGM。
肉叔合理怀疑他俩都是告五人的歌迷。
不仅作品直接以歌名为名,恰如其分配合同名 BGM,实在是太戳了。
特别是《爱人错过》和《披星戴月的想你》,都带着点时间循坏的概念,跟他俩的作品不谋而合。
最后的作品《披星戴月的想你》结尾处,两人回到最初相遇的地方——
第一个作品《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的那辆出租车。
这种巧思,在江东鸣组合的 " 刘关张 " 系列里也同样存在。
一段全网出圈的 " 出山舞 ",将陷阱喜剧玩出花,魔性又有趣。
在最后一个作品里,更是串联过往所有经典元素,手动鬼畜。
又一个完美的 callback。
通过这种共创机制,节目和演员才创造了这个不可复制的爆款。
某种程度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成功是必然的。
这种对创作者和作品的重视,说白了,是节目组扛起的一份行业责任。
它愿意冒险——
为这群热爱喜剧的演员备好土壤,好让他们在其中安心创作。
这个风险的回报是什么?
演员也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反过来成就节目。
俗话说,种善因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