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的精确,一个扭头的节奏,女主的手串什么时候发出第一声清脆的响声。
一丝差错也不能出。
曾赠说,她喜欢前置工作,把片场的一切都提前安排得井井有条,有秩序。
" 我现场看着比较开心,其实是因为一切都挺有秩序的。"
但有时候,不可抗力因素太多。
拍《爱情》那一次,是我们在节目里看到片场总是笑对一切困难的曾赠,唯一一次真的生气。
拍太晚,群演闹罢工。
曾赠丢下一句:
就愿意过来的演
不愿意过来的走吧
就别在现场待着
回忆起那次生气,曾赠表示,那是她在片场的某些原则被触及了。
我是觉得拍片虽然是大家讲要快乐生产,但是生产秩序还是不能破坏的,我是觉得不管是什么岗位,既然来到了现场,那就是现场的螺丝钉,导演也只是螺丝钉,你需要在一个秩序之中转动它。
说是秩序,但也是投入电影的信念。
在原则问题上一丝不苟。
才能笑着面对拍摄上的资金短缺,突降大雨," 沙漠 " 变泥坑,设备没信号,收音故障 …… 所有的麻烦。
而爱,也恰恰就是我们不怕麻烦。
02
在《爱情》接受制片人点评时,王晶导演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他说曾赠拍这样一个结尾,很懂得" 取悦观众。"
当时,曾赠在台上的第一反应,有些不认可。
我也不是在取悦观众
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真挚地
想要看到的结尾
但在和 Sir 聊到这个问题时,她对王晶的话又有了新理解。
我觉得对王晶导演来说,这确实是一种赞美。
取悦观众首先分清楚,你怎么来看待你自己跟观众之间的关系。电影就是一种导演跟大家的沟通,有时候我觉得,其实我是在用很多故事寻找同类,那么如果是我自己也放置在同类之中的话,只是拍一个让我自己高兴自己满意的故事,那就是在取悦观众。
她接着说:" 因为我自己也是观众,我希望我的同类越来越多。"
此时的曾赠,已与初出茅庐的曾赠很不同,她有些自嘲地回忆起自己刚刚毕业时的状态。
"刚毕业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好深刻。"
2014 年,曾赠拍出了她的毕业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如今在豆瓣上是 8.1 分。
一本日记——少女的心事、成长的孤独,视角相当私人而隐秘。
片子里,埋藏着大量的符号和隐喻。
梦境与现实交错,浑然天成。
在这部毕业作品里,可以看到曾赠纯熟的导演技法。
视听技法上的过硬,是曾赠的强项。
节目上她的短片《到我了》,被专业鉴影人黄海韬称赞,这是他今天录制的过程中,第一个能够听到的电影,也就是有 " 声音的造型 "。
2017 年,曾赠的才华被看见,有幸被前辈挖掘,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作品《云水》。
这部秦海璐、余皑磊主演的电影至今还未院线上映,只在电影节与少部分观众见过面。
" 那时候我想的问题,好像是一些所有人都应该关心的宿命,轮回的问题,我疑惑为什么你们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