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代价是,他们从此成为流亡者,不能回到祖国。
经历重重波折后,1966 年,两人终于加入法国国籍,成为合法夫妻。
婚后索菲娅两次流产,备受打击。
卡洛一直不离不弃。
陪伴着她经过五年调养,终于生下两个孩子。
此后,她渐渐息影。
与卡洛厮守,直至对方去世。
从这个角度看,索菲娅 · 罗兰其实是一个十分专情的女人。
与老乌的一夜情,或许只是后者的一场幻梦。
老一辈中国观众之所以对索菲娅 · 罗兰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 1980 年代引进国内的电影《卡桑德兰大桥》。
这部影片在去年疫情期间,还重新翻红了一把。
因为其故事也是关于一种可怕病毒的扩散。
此片经过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在国内广泛放映,引起巨大轰动。
而索菲娅 · 罗兰,也成了最早一批走进中国观众视野的国际明星。
当人们提起她时,总会说起她的美丽性感,优雅迷人。
实际上,罗兰在表演方面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
早年进入演艺圈,就很勤勉努力。
即使是些小角色,也会用心准备。
她第一部主演的电影,是 1953 年的歌舞片《阿依达》。
尽管其中的演唱部分是由大歌星配音,但索菲娅还是第一时间要来了配音的录音带。
她不知听了多少个日夜,把歌词和唱腔背得滚瓜烂熟,力求让配音和自己的表情融为一体。
拍摄正值冬天,她全身涂满油彩,冻得直发抖。
还要在每次拍摄前都嚼一块冰,以降低口腔温度,确保唱歌时不会哈出热气。
而她的表演天赋则在 1954 年的电影《那不勒斯的黄金》中展现无遗。
导演德西卡敏锐地捕捉到了索菲娅身上一种天生的特质。
她表面上的腼腆和严肃,是有意筑起的厚厚高墙。
但她真正的天性,是燃烧着烈火的野猫,极端喜怒无常,富有戏剧性。
当你可以让她信赖和放松时,她的天性就会倾泻出来,感情奔放,歇斯底里。
「她演一个情绪激动的电影场面时,
就像是一个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患者」
《那不勒斯的黄金》入围了第 8 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让索菲娅 · 罗兰开始蜚声国际。
但在美国电影里,她扮演的不是异国妓女,就是性感肉蛋,全是搔首弄姿的浅薄角色。
拍摄现场,导演们甚至让她带着金色假发,按照指令进行精准模仿,仿佛一个提线木偶。
这让索菲娅清楚的意识到,在好莱坞不可能达到她所向往的目标。
1960 年,索菲娅回到欧洲,重新拍摄意大利影片。
此时,导演德 · 西卡正好在准备《烽火母女泪》。
这部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对意大利母女躲避战争,不断逃亡的故事。
他本想邀请来索菲娅演女儿。
但阴差阳错,26 岁的索菲娅最终决定扮演母亲。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绝佳的机会。
因为索菲娅对于战争,实在太熟悉了。
儿时回忆的大门,豁然打开。
那些关于轰炸、屠杀、饥饿的残酷景象,一一在她面前重现。
影片中,不施粉黛的索菲娅仿佛成了真正的农妇。
在结尾女儿被士兵强暴的段落,更是奉献了惊人的演技。
这为她赢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