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
做理论研究,常常进行的是 " 头脑战争 ",没有太多戏剧性事件,供电视剧拍摄。
但其实不用刻意戏剧化,于敏单元最出彩的场景之一,竟是于敏自己与自己交战。
一次,于敏幻想出另一个自己,数落自己。
" 国家给你们的粮食白吃了,要你们有什么用?"
" 搞氢弹,白纸一张,谁都没走过的路,当然深一脚浅一脚了。"
" 争分夺秒啊于敏,看看国家有多急,再看看你们有多慢。"
" 什么叫快,什么叫慢,步子迈得不扎实,跑得再快只会摔跟头。"
剧中反复出现 " 诸葛亮 " 意象以及《后出师表》,来比照于敏。
于敏本人有 " 诸葛亮情结 ",他们面临一样的外部环境,列强环伺,敌强我弱。
他要做的事,全中国没一个会的,只能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也像诸葛孔明一样,夜以继日,为国造盾,殚精竭虑,运筹帷幄。
剧中反复诵读,"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是于敏的写照。
看剧时,一直好奇当于敏得知氢弹成功爆炸时,会怎么拍?
没想到是这样的场景。
大街上人们高呼 " 祖国万岁 "、" 主席万岁 "。
于敏心里激动,跟妻子说:" 买只烤鸭吧 ",妻子说," 不过节的买什么烤鸭 "。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于敏,被后人称为 " 氢弹之父 " 的于敏。
1988 年才被媒体报道出来,隐姓埋名整整 28 年。
>>>> 骑自行车上月球
年轻的孙家栋(佟大为饰),又梦见自己上满洲里接导弹去了。
那感觉就跟书里写的看见初恋一样心跳加速。
从在苏联留学,下定决定一辈子干航空,到回国参与导弹设计,再到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东方红一号 " 的总体设计负责人。
孙家栋对航空事业一直怀有赤子之心。
剧中的青年孙家栋形象赤诚、纯粹、热情。
正如航天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一样,孙家栋单元,也是从一次次挫折开始的。
研制导弹,一开始依赖苏联的帮助,当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离开。
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
苏联专家邀请他去苏联继续做导弹项目,孙家栋拒绝了。
他说:" 我从小生活在日占区,每天早上都要向东京的方向鞠躬,跟日本天皇请安,
做过亡国奴的人,更懂得祖国两个字的意义。"
他们要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导弹,却被曾经的苏联同学奚落:
你们的技术基础脆弱不堪,再过五年,你们也造不出自己的导弹,
中国人总是幻想骑着自行车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