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方离开时,还热情地叮嘱他明年再来。
等到晚上,她才脸色一沉,露出真正的用意。
那不是好客,而是一种惩罚。
「就是为了让他难受,才叫他过来。才十年就淡忘,太便宜他了。」
小儿子劝她,哥哥的死不能都怪罪于他,他只是个无辜的被救者。
母亲则道出了为人父母的心声:
「从父母的角度看来都一样,无人怪罪才是最痛苦的。」
这种说法听上去就像是一种阴暗的心机,一种任性的赌气。
于道理,好像不对。
可她告诉自己的小儿子:
这很正常,等你有了亲生的子女,你就明白了。
丧子之痛,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真真切切地理解。
别说江歌去世才五年。
再过十年,二十年……江妈也未必能淡忘那份痛苦。
加上江妈只有这么一个孩子,而且是几乎靠自己一人带大,母女之间的感情更是非同一般。
江妈的恨,疯狂,偏执……或许在某些人眼中,是一种过分的不理智。
但对于一位母亲来说,实在是正常不过的表现,谁又能苛责太多呢。
更何况,她所要的并不过分。
《步履不停》里的被救者,至少每年还会来祭拜一次救命恩人,表达一次愧疚和感恩。
而现实里刘鑫一家却直到法庭宣判之日,也全程未出席。
人们不理解江妈的第二件事,是犟。
在不少人眼里,犟往往代表了一种不讲理。
但江妈的犟,恰恰是一种认理的犟。
这种犟不稀奇。
别看这个理小,既不为财,也不图利。
可就是为了讨一个说法,很多人可以放弃一切。
像《秋菊打官司》里的农妇秋菊。
她丈夫与村长发生争执,被村长踢了一脚,下体受伤。
秋菊挺着个大肚子,到村长家里讨个说法。
可村长态度傲慢,死不认错。
秋菊不服,挺着个大肚子到乡上讨个说法。
乡里的公安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象征性地批评教育了村长,并要他赔偿医药费 200 元钱了事。
村长愿赔钱,却不愿认错。
还把 200 元化整为零,扔在地上,故意羞辱秋菊。
秋菊不服,挺着个大肚子到县上讨个说法。
县里维持原判,并让乡里公安继续调解。
结果村长还是不愿意赔礼道歉。
秋菊不服,挺着个大肚子到市里讨个说法。
幸运地得到了市公安局长的亲自接待。
可最终的复议书还是维持原调解方案,只是赔偿金增多了 50 元。
村长依旧颐指气使,钱照赔,理照旧不认。
秋菊不服,挺着个大肚子又将调解,上升到了诉讼。
其实一直以来,她都不是为了钱,而是就为了讨个说法,让村长赔礼道歉。
相反,为了讨个说法,秋菊还花了不少钱,来往乡镇县市。
她不在乎钱,只在乎理。
在乎自己一个小老百姓,获得一点应有的尊重。
然而讽刺的是,最后案情升级,村长直接被带走,秋菊反而慌了。
她没有想要村长被带走,她只是要个说法。
你看,江妈也说过类似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