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团队觉得没有这么做节目的。第一期录制时,连空调都没有。结果节目播出不到一个月,火爆全国。大张伟因此迎来人生事业第二春。
在《百变大咖秀》的带领下,湖南卫视很快就夺回了第一。
「大张伟靠着《百变》顺利转型」
不过这次"下跌",还是对湖南台造成了影响。2013年,手握《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两档王牌真人秀,第一期样片播完,竟罕见地遭遇撤资,台里赶紧二次招商。两档节目确实火爆,但那之后,湖南台综艺一家独大的日子,正式成为历史。《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王牌对王牌》《演员的诞生》《最强大脑》《蒙面唱将》《欢乐喜剧人》等综艺,你有来言我有去语。
2017年,湖南台《人民的名义》创下国剧收视最高纪录。可就在这年年初,湖南省委巡视广电,指出"娱乐立台,博收视率"的思想根深蒂固,做节目没有照顾到社会效益,特别点名《爸爸去哪儿》消费明星子女,要求整改。
对于当年《快本》被指"下流"《超女》被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炮轰"玷污艺术"的湖南台来说,他们非常清楚负面舆论会带来什么后果。
没多久,湖南广电就发生了两次人事调动。《财经》杂志一篇报道里说,在这次调动中,节目制作中心主任洪涛被解聘,转任总监助理。人事部副主任接替了他的职位。被解读为"过度娱乐化的整改措施"。随后,湖南台又推出各种文化公益节目、音乐教育节目、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宣传节目。
政策风向之外,湖南台还有其他问题需要面对。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才流失。
早在90年代末,湖南广电就被频频挖人。澳门卫视曾花年薪百万挖走了生活频道的副总监,连带着20多人团队。经视的副台长,《玫瑰之约》的主持人,都被挖走过。多年后,龙丹妮出走创业,和腾讯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参与策划过《超级女声》、《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儿》等爆款的制片人易骅、张一蓓、谢涤葵等人,都先后离开了湖南广电。
「魏文彬与龙丹妮」
一方面,这是"敌台"挖角,像易骅就去深圳卫视做了《年代秀》。另一方面,长视频网站战端一启,巨头们都跑去电视台挖人。而在网络端做节目,有比电视台更大的施展空间。近年来做网综的人,背后都是湘军的身影。《偶像练习生》背后是《快男》总导演,《创造101》背后有《我是歌手》总编剧,《这!就是灌篮》背后又是易骅…人才不愁找不到饭吃。
制作人跑了,主持人也不稳。
长期以来,何炅与汪涵双雄称霸,两人抢走了湖南台太多光辉。很多青年才俊很难主持一档王牌节目。随着其他卫视爆款频出,这些年轻人都出现了"敌台"舞台上。最近几年,湖南台想围绕"何炅、汪涵"培养新人,试图塞一些新面孔到《快本》和《天天》里,都收效甚微,难当大任。
「一哥的地位实在太牢固了」
最麻烦的是,过去一两年里,湖南台的当家主持,也负面新闻不断。
不是汪涵代言出问题,就是吴昕闲鱼秀操作,不是杜海涛餐馆出毛病,就是何炅的粉丝应援礼物被点名。而作为湖南台的门面,任何负面舆论之火,都可能烧及湖南台,被扣上"引导不良娱乐风气"的帽子。
一个以娱乐为主的电视台,可能最怕被"娱乐至死""庸俗无聊""有悖核心价值观""传递畸形文化"这样的舆论淹没,导致进退失据。
魏文彬"导向金不换"那五个大字,如今依然张贴在湖南广电的大楼里。
而"导向"是什么,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恐怕有不同的解读。
去年针对娱乐圈的一系列监管、净化,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
"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你曾经以为你是风,其实你们都只是草。"
11.
穿过岁月的迷雾,回望这20多年,湖南台从一个毫无存在感的本土卫视,一步步蜕变为内地最受观众瞩目的娱乐王者,这里面有太多的偶然与必然。
谁也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当年的风波,马东、柴静们留在湖南,后来的湖南卫视会是何种容貌。同样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全凭娱乐出击,湖南卫视多年后在其他卫视的娱乐围剿下,在娱乐监管收紧的风声中,是否还会一度陷入被动。